返回首页

西沙群岛植物有哪些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6-26 19:50   点击:20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西沙群岛植物有哪些

全富岛: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群岛的永乐环礁东北缘,在珊瑚岛东北部4.5海里处。海域珊瑚礁区生物种类丰富,如浅水造礁珊瑚一项,即有56种之多。周边海域水产丰富,很早就是中国渔民的渔场。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鸭公村管辖。

这里珊瑚礁区生物种类丰富,有56种之多。该岛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40米,高2.2米。

四周高中间低,面积0.02平方公里。无植物生长,缺淡水,沙堤不宽,北面沙堤最高.岛南较不明显。

本岛海滩岩发育不坚固,可是已能保护沙堤,使沙堤固定。强台风过境时常被海水淹没。礁盘水产丰富,以方参、砗磲为主,在外缘则盛产梅花参。

1974年水下考古工作中,在礁盘发现了清代瓷器一批,年代为嘉庆到道光年间,加德化窑的云龙纹碟(4只),会凤云纹碗(1只),青花碗(5只)。

器物上还已胶结了灰达0.5-1毫米,为100年来的沉船。此外,据我国的老渔民回忆.祖先五代已在全富岛捕鱼,全富岛很早就是我国渔民的常到之地。我国渔民向称全富峙、全富或曲手。

1983年公布全富岛为标准名称。英文称为All Wealth Island。

该岛四周海水清澈、透明,可凭肉眼看到海底的景象。西沙旅游开放后,乘坐“椰香公主号邮轮”前往西沙群岛,游客可登临全富岛。

二、西沙群岛什么植物多

翻开中国地图册,在南中国海那片蔚蓝大海深处、在红色珊瑚礁和蓝色海水的图标后面藏着一个叫做西沙群岛的地方,这里才是中国最南端的海岛之一,也是中国最美丽的十大海岛之一。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位于海南岛的东南方。

西沙群岛以永兴岛为中心,分布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共有岛礁40多个,主要集中在两群:较东的是宣德群岛,较西是永乐群岛。

西沙群岛终年雨量充沛,岛屿附近海域的水温年变化小。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西沙群岛奇特的景观,热带植物丛生,四季繁茂。

三、西沙群岛植物数量多少种

东沙群岛位于北部陆坡区的东沙台阶上;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则扎根于西陆坡区的西沙台阶和中沙台阶上;南沙群岛形成于南陆坡区的南沙台阶上。西南中沙群岛共有大小岛礁200多个,一般按照它们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为五类:岛是露出海面、地势较高、四面环水的陆地。岛的形成时间较长,陆地形状不易受台风吹袭而变形,面积相对较大,一般有植物生长。中国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属于海洋岛,有珊瑚岛(沙岛、岩岛)、火山岛之分。沙岛是由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沙粒堆积在珊瑚礁礁盘上,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珊瑚沙岛,西南中沙群岛绝大部分是这一类岛屿,岩岛是由珊瑚沙岩和珊瑚石灰岩结成的坚固的珊瑚岩岛,西沙群岛中的石岛就是一个典型的岩岛。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屿。西沙群岛中的高尖石是南海诸岛中唯一的火山岛。上述的岛屿在中国渔民中称之为“峙”、“峙仔”。沙洲是已经露出海面的陆地,一般不被海潮淹没,只是台风和大潮时才被淹没。沙洲的外形不稳定,面积较小,由于受潮水冲刷,植物很少生长。

沙洲和沙岛一样,是由大量松散的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泥沙堆积在礁盘上而形成的。沙洲和沙岛的区别在于:形状稳定与否,离海面高低,面积大小,植物多寡等。中国渔民一般把两者都称为“峙”“峙仔”或“沙帽”,亦称沙洲为“沙仔”。暗礁也称礁,是接近海面的珊瑚礁体。涨潮时多数被淹没,退潮时多数可露出水面。有巨大礁盘的暗礁,经过地壳上升的作用,或者经过海浪的冲积,是形成沙洲的良好地点。中国渔民称之为

“线”、“沙”、“铲”等等。暗沙是淹没在水下的较浅的珊瑚沙层或珊瑚礁滩,海水最低潮时也露出水面,也可以说它是水下的珊瑚沙洲。中国最南的领土曾母暗沙就是这一类的沙洲,它的面积有2.12平方公里,最浅处仅有17.5米。中国渔民把暗沙称为“线排”、“沙排”。暗滩也称滩,是隐伏在水面以下较深处的珊瑚礁滩地。暗滩由海底突起,滩面呈广阔平坦的台状,偶有礁墩向上隆起,甚至上升到海面附近。中国渔民称之为“廓”。

南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 群岛 礁体  天然岛屿数量 礁体面积(km2) 礁坪面积(km2) 礁湖面积(km2) 数量  面积(km2)东沙群岛141712529211.74中沙群岛1130537713(m2)西沙群岛101836.4221.61614.8297.86南沙群岛522903.1507.62396.8231.81合计 64 5286.5 907.1 4380.6 54 11.41 海南岛是南海上镶嵌的最大的一颗明珠,海南有人口800多万,于1988年正式成立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南海名称很早就出现于古籍。谢承《后汉书》说“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铁锢之,至此关,以磁石不得过。”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称:“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引三国吴康泰《扶南传》:“涨海中到珊瑚洲”。

“涨海”之称一直延续到南北朝,而《梁书》卷54《海南诸国列传》:“干陁国在南海洲上”(干陁国故地在今苏门答腊岛),已开始使用“南海”名称,至唐宋时期“南海”之称渐多,初唐被流放越南的诗人沈佺期有“身投南海西”的诗句(《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以上引述说明,远在1500年前中国人民已经认识南海和南海诸岛,把南海称为“涨海”、“南海”;南海诸岛泛称“涨海崎头”、“珊瑚洲”;而以“磁石”指称暗礁暗滩,其含意是南海暗礁暗滩多,来往船只搁浅难脱,象被磁石吸住一样。

《琼州府志》在解释“涨海”的含义时说:“南溟者天池也,地极燠,故曰炎海;水恒溢,故曰涨海。” 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也有类似解释:“炎海善溢,故曰‘涨海’。”反映中国古人对南海潮汐现象的认识。南海在古代除了称为“涨海”、“南海”、“炎海”之外,还有“朱崖海”(晋郭璞注《山海经》:“(离耳国)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水中”;又唐李善对晋左思《吴都赋》注:“朱崖海中有渚……”)、“大洲洋”、“琼洋”(《崖州志》:“州东接大洲洋,有千里石塘、万里长沙,为琼洋最险之处”,《琼州府志》同此)、“琼海”(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至琼海万州,曰万里长沙……”;《琼州府志》:“则琼之海,其涨海乎”)等。对南海诸岛的称呼,除了上述“涨海崎头”、“珊瑚洲”之外,还有“木饮州”(前引唐李善对《吴都赋》“饮木”一词的注:“朱崖海中有渚,东西五百里,南北千里,无水泉,有木斩之,以盆瓮承其汁而饮之”,按“饮木”当指饮椰子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饮州,珠崖一州,其地无泉,民不作井,皆仰树汁为用”)等。其中康泰《扶南传》关于“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对南海诸岛珊瑚岛礁成因作出的科学说明。 1973年12月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古地图,被历史学家谭其骧命名为《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又称《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简称《地形图》,这地图画在长宽各96厘米的正方形绢上,根据与该图同时出土的一件木牍上 “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的字样,可知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所以成图时间当在2100年之前。《地形图》是现存最早标绘南海的地图。《地形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从全图看,主要区域绘制精确细致,其他部分则精度下降。从主区向上往南直到南海,这是西汉诸侯南越(南粤)王的辖区。这部分图的比例尺变小,绘图精度显著下降,图上画有河流,海岸线象征性地画为半月形曲线。不管怎样,2100多年前中国的地图上就已经出现了南海 。到了唐代,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南海”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陆南部海域,还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应该指出的是“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国本土为基准,以中国本土为观察中心点,其地理坐标中心是中国,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航海家——舟师命名的。

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到了现代,中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九段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时为国民政府)从侵略者日本手中收回了南海诸岛。1946年,中国政府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确定“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当代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是,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东经118°划界,以东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

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此后菲律宾、越南等国非法控制一些地方,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也有关。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2015年5月,温哥华旧货摊出售一本1947年版本的《Collier's World

Atlas and Gazetteer》的地图兼地理词典,该词典中收录的一幅地图由Rand McNally公司绘制,其题目为《中国、法属印度、暹罗、及韩国的大众地图》。地图将中国、越南、与泰国并列在一起,故此南海也包含在内。内中地图对中国南海岛礁有详细描述,部分岛礁更明确标明主权属于中国。

四、西沙群岛有什么动植物

西沙群岛有:海参、龙虾、海龟、鲍鱼、石斑鱼等。

1、海参

海参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全球有900多种,我国约140种。其中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区是世界上海参种类最多、资源量最大的区域。我国海参分布在温带区和热带区,温带区主要在黄渤海域,主要经济品种是刺参,也是我国最为知名的海参种类,热带区主要在两广和海南沿海,主要经济品种有梅花参等。

2、龙虾

龙虾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下物种的通称。最重的能达到5公斤以上,人称龙虾虎。体呈粗圆筒状,背腹稍平扁,头胸甲发达,坚厚多棘,前缘中央有一对强大的眼上棘,具封闭的鳃室。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域,是名贵海产品。

3、海龟

海龟生活于亚热带近海上层,终身生活于海洋中。大多数海龟居住在沿岸的浅滩水域,有些种类的海龟冬季居住在食物丰富的水域,到了季产卵季节会作一次长途迁徙。食性很杂,以鱼类、头足纲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以及海藻等为食。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中的温暖海域。

4、鲍鱼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洋“软黄金”。鲍鱼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5、石斑鱼

石斑鱼具有富含营养、肉质鲜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点,在港澳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上等食用鱼。其价格昂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并其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广泛养殖。

五、西沙群岛植被

西沙海区属热带,水温普遍较高且较均匀,表层温度变化一般在29.4~30.5℃之间,月平均表温都在29℃以上。其中,中建岛附近水域表温29.4~29.8℃,东岛附近表温30.3~30.5℃,宣德群岛附近表温29.7~30.5℃之间;永乐群岛附近表温29.8~30.2℃,温差0.4℃;琛航岛附近表温28.4℃,比其它海区温度要低得多。各岛周围水域温度彼此差异不太大,但浅水上下层混合强烈,80米水深处水温可降至20.8℃。

西沙周围水域水温随深度变化而显著降低,据1974~1985年调查资料,西沙水域4月份水深800米底层水温为7℃,而表层水温为27~28℃。但周围水域深度差异大,底层温度差别也大:中建岛水域底层采水深度70米以深,水温在18.5~21.1℃之间,比表层低10℃左右;东岛水域30米以内浅海区表底温差不超过0.1℃,水深30~60米表底温差0.19~4.79℃。永乐群岛水深30米以内的表底层温差不超过1℃,宣德群岛水深550米处水温为24.6℃,表底层温差5.09℃。

水温垂直变化情况是:30米以浅是混合层,无跃层出现,其温度只比表层降低1℃左右;30米以深是温度变化急剧的阶段,到40米水深温度比表层降低4℃,到90米温度降到17~18℃,比表层低10℃左右。根据历史资料,17~18℃等值线在远离岛屿区水深约150米附近,底层水存在上升的趋势。水温年变化情况:5~9月份水温最高,月平均温度都在29℃以上;1~4月份水温逐渐上升,1月最低为24℃,10~12月份水温逐渐下降至24.5℃。

六、西沙群岛的物种

我国南沙群岛琼台礁发现珍稀植物本内苏铁(苏铁常说的铁树),在网上炒作很多年。琼台礁发现的这株本内苏铁据说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株,至今存活在我国南沙群岛的岛礁上。但时间过去这么多年,作为全世界唯一一株本内苏铁,本应轰动世界,为什么国内外的新闻媒体没见报道,科学家没有前往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呢?因为本内苏铁早灭绝于白垩纪时期,现在能看到的仅是化石,没有人相信全世界会有本内苏铁活体存在,所以也就没有人关心琼台礁的植物到底是什么。

本内苏铁属于古植物苏铁纲的一目。生存于晚古生代到晚白垩世,现早已经灭绝了

七、西沙群岛的海底有什么植物

椰子树,葡萄藤、椰子树、橘子树、柠檬树、橙子树等都会有。三沙市充分发挥南海“祖国渔仓”、“海上丝绸之路”的美誉,当地三大旅游景点缺一不可。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和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岛上最大数量的椰子树超过1000棵,树龄超过100年。羊角树、马王腾、马凤桐、美人蕉,野蓖麻、野棉花随处可见。

八、西沙群岛有树吗

西沙群岛的有形状各异的珊瑚,有的像一棵棵榕树,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有的像扇子。

珊瑚的周围有好多各种各样的鱼,有的身上长着彩色花纹,有的身体扁扁的很长像扇子,有的鱼鼻子上长着尖尖的刺像一根长长的针。

西沙群岛的海底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珊瑚像一棵棵树,有的珊瑚像一朵朵鲜艳的花朵,有的珊瑚像一个个清澈的宝石,美丽的珊瑚像一副山水画。

九、西沙群岛总共有多少种生物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详实的课文。这篇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了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和海底各种各样的生物和数量极多的鸟,写出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海疆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全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运用了大量的书面语言,比如: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成群结队、寸步难行等,这些文字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而且还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给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孩子们做了很好的典范。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概括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第二部分(2~5段):按照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第三部分(6段):写西山群岛必将变得更美丽,更加富饶。

预习笔记下面还有一套本课的课后练习题,同学们预习完后一定要做一做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这样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知识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