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夏威夷形成原因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7-09 00:21   点击:12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夏威夷形成原因

夏威夷群岛本身就是火山岛,它所处的那个地方是太平洋的一个火山活动区,位于太平洋底地壳断裂带上,夏威夷群岛都是岩浆形成的,而且直到现在也还有活火山在活动。

二、夏威夷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

夏威夷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只有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五月至十月为夏季,平均温度在30度左右。十一月到四月是冬季平均温度25度左右。夏威夷气候宜人,有着舒适的温度、迷人的蓝天,是一个任何时间都理想的度假地点。短裤短袖是最常穿的服装,在夜晚最多只需要一件薄外衣就够了。

夏威夷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他的形成原因是终年温度较高,而且受海风、地形的影响,终年降水很多,植被和热带雨林一样。因而将其归入热带雨林。夏威夷天气模式主要受到北太平洋高压区的影响,将凉爽湿润的信风推向群岛东北部的山坡。这些信风在迫于山势向上爬坡的过程中,湿气凝结成云,进而产生降雨。夏威夷的信风意味着这里始终吹拂着凉爽的微风。

三、夏威夷群岛是什么气候类型

副热带高气压带

简称副高,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地区,是沿纬圈不连续分布而且稳定少动的高压带。其形成完全是动力因素作用所致,属于动力高压,它与热力因素形成的极地冷高压性质不同,是个暖性高压。赤道地区高温而潮湿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凝结降雨,造成赤道多雨天气。

赤道上空的大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向副热带流动,变得高温而干燥,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干而热的空气在副热带上空积聚,并大量下沉,下沉过程中又发生增温作用,这样便形成了暖性的副热带高压带。也叫“回归高气压带”。由于气流下沉而平流微弱,故也称“副热带无风带”。

在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下的大陆,空气干燥,久旱少雨,热带沙漠分布广泛。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北美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的沙漠和非洲西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等,都是在副高和副高东部边缘影响下形成的。在副高影响下的海洋则情况不同,如北太平洋高压是一种范围最广、势力最强的副高,它常年存在,稳定少动,其范围及强度随季节而变。

在夏季,北半球增温,副高增强,范围扩大,位置北移。高压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故也称夏威夷高压。夏季时分裂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变化及东部大陆主要降水带的季节分布有很大影响。在冬季,北半球降温,副高减弱,范围缩小,位置南移,北半球陆面大,副高遭到中断,南半球则较完整。

四、夏威夷群岛气候成因

1、夏威夷群岛的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等。

2、夏威夷群岛的气候成因:周边的海洋有缓冲作用。

夏威夷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地区。可以细分很多亚带亚区,整体来说夏威夷群岛更接近亚热带气候而不是热带气候,因为周边的海洋有缓冲作用。

全年的气温变化不大,没有季节之分,2、3月最冷,8、9月最热,一年四季气温在14-32℃,通常情况下,从10月到次年4月雨量最大,随时可能下雨。旅游旺季是从12月中旬开始到复活节以及6月中旬到9月初。

五、夏威夷群岛季节性强的原因

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意即“圣婴”。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的时空分布[1]

  厄尔尼诺现象一般每隔1~6年发生一次,平均间隔为3.5年。厄尔尼诺的发生期平均大致—年左右,个别厄尔尼诺现象可持续两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一般都在12月份前后表现比较明显,而在下一年的春季逐渐恢复正常海温。因此,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间都是跨年度的。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影响范围比较广泛。南美洲西岸和印度尼西亚地区直接在厄尔尼诺活动范围之内,所受到的影响最强烈。正常年份,赤道东风气流在印度尼西亚地区形成辐合上升气流,在该地区形成比较多的降水。而靠近秘鲁地区,下沉气流形成该地区的干旱环境。当厄尔尼诺出现时,赤道东风减弱或转变为东风,原来处在印度尼西亚的辐合带沿赤道地区东移,秘鲁沿岸的下沉气流减弱,因此,从赤道中太平洋到东太平洋区域降水增加,而印度尼西亚地区出现干旱天气。厄尔尼诺还造成南亚和东亚地区的暖冬天气,并对非洲南部和南美东岸的冬季气候也造成明显影响。厄尔尼诺还影响澳大利亚、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和墨西哥湾周围地区,菲律宾以及夏威夷群岛等地。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

  厄尔尼诺现象给全球经济活动产生强烈影响,给全球气候带来大范围的异常,引发多种自然灾害,主要有:暴雨,暴风雪,飓风,洪水,干旱,高温,酷暑,虫灾,低温,寒冬及泥石流等。重点的灾害是暴风雨,洪水,干旱和高温。它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导致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受影响的领域主要有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和生态系统,同时也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和贸易等方面。

  1997-1998年和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曾经给全球气候和经济活动产生强烈影响。它使印度尼西亚遭受了严重的干旱,结果导致农业减产,带来饥荒,营养不良,疾病和数百人死亡;使澳大利亚遭受严重的干旱: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遭受到极具破坏性的沿海风暴和泥石流的影响,而墨西哥湾周边各洲则洪水泛滥,中北部各洲旱灾肆虐,导致谷物和大豆减产;非洲大部分地区受到干旱的影响。此外这次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干旱影响还波及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南部,墨西哥以及夏威夷。

  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一般认为是2O世纪最强列的一次。这次厄尔尼诺现象的显著特征是来势快,规模大,强度强。这次厄尔尼诺发生以后,造成世界许多地区的严重干旱,旱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澳大利亚,中美洲,南美洲北部以及非洲部分地区。印度尼西亚发生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造成至少800多人因饥饿而死亡。在菲律宾发生了16年来最严重的干旱,1998年上半年的水稻产量只有270万吨。此1997年上半年产量下降15%。据国外专家分析,东南亚的干旱造成几十亿美元的损失。澳大利亚官方预测,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干旱天气使澳大利亚农业在1997-1998财政年损失13.5亿美元。1997年由于世界许多地区出现长时间持续干旱和高温的天气,引发森林火灾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发生森林火灾最严重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大火烧毁了至少500hm2森林。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所产生浓烟笼罩东南亚,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使东南亚各国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其污染危及全球。据初步估算,仅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造成的损失就不少于200亿美元。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一些国家的海洋渔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厄尔尼诺对墨西哥和美国渔业的影响将可能持续几年;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域渔产量大幅减少,使鱼粉价格上升了35%。1997年的世界鱼粉产量也因厄尔尼诺比上—年减少了175万吨。

  据粗略估计,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大约2000多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130多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