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威夷岛什么时候有人类了
夏威夷土著人(Hawaiians),美国的少数民族,自称卡纳卡人。分布在太平洋东北部夏威夷群岛。属南方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为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使用夏威夷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信奉基督教。
美国的少数民族。自称卡纳卡人。分布在太平洋东北部夏威夷群岛,为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夏威夷玻里尼西亚后裔的原住民。夏威夷人长期遭受欧美殖民者的侵略、统治,人口一度锐减。近年来人口逐步回升,但多为混血种人。只有部分人保留传统文化和语言,多数人通晓英语。由于土地被侵占,夏威夷人只能到甘蔗和菠萝种植园做工,使用夏威夷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信奉基督教。出谋生,处在社会底层。
夏威夷人发黑色,呈平直或波纹状,体型与新西兰毛利人一样,高大健美,语言也与毛利人相似。
民族历史
19世纪末,美国殖民主义者逐步排除英、法势力,于1898年8月吞并夏威夷群岛,1959年建夏威夷州。
最初在约西元4世纪由马克萨斯(Marquesas)群岛迁来,9或10世纪又从塔西提岛迁徙而来。1778年,当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船长发现夏威夷群岛时,人口约有30万。20世纪末,纯血统的夏威夷人已不足1万人(虽然还有大量部分夏威夷血统的人)。
二、夏威夷群岛原住民
波利尼西亚人
夏威夷州(Hawaii State)是美国唯一的群岛州,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首府位于瓦胡岛上的火奴鲁鲁(檀香山)。
最早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1778年后欧、亚移民陆续移来。1795年建夏威夷王国。1898年被美国吞并。1900年归属美国。1959年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今居民以欧、美白人和日本人居多,其次是混血种人、菲律宾人和华人。
夏威夷州是美国唯一的群岛州,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为1.67万平方千米。夏威夷属于海岛型气候,终年有季风调节,每年温度约在摄26℃-31℃。
位居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亚、美和大洋洲间海、空运输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火奴鲁鲁是太平洋航线的中继线和重要港口。瓦胡岛是工农业生产集中区,火奴鲁鲁位于该岛东南岸,是全州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有夏威夷大学等。
2018年3月29日,夏威夷议会通过法案,将使"医助自杀"合法化。
三、夏威夷群岛土著人
普那路亚家庭关系是群婚发展的最典型阶段。
普那路亚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最早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是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由共妻的一群丈夫,或共夫的一群妻子互称"普那路亚"。这种家庭制度是群婚制发展的最典型的阶段。
群婚制,又叫集团婚姻制,是指原始社会中一定范围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它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婚姻家庭形态,其本质特征在于两性关系受到一定范围的血缘关系的限制或排斥。按照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的婚姻家庭进化模式,群婚制可以划分为血缘群婚制和亚血缘群婚制度两个阶段。
四、夏威夷最早的人类
因为远古人类利用独木舟划船去到的夏威夷,远古人类一般都在大陆生活,有不少在沿海定居,时间长了就学会捕鱼,他们可以利用简单的工具造独木舟,在海上捕鱼,因气候或者其他原因,沿海已经不适合他们生存,一部分人向内陆迁移,还有一部分人乘船到海外寻找机会,一些人就来到了夏威夷并定居在那里。
五、夏威夷岛上的人由来
火奴鲁鲁被叫檀香山的原因: 火奴鲁鲁为夏威夷语,意为“屏蔽之湾”或“屏蔽之地”。盛产檀香木,被华人称为檀香山。 基本简介: 火奴鲁鲁是美国夏威夷州首府和港口城市。华人称之为檀香山。位于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中瓦胡岛的东南角,延伸于滨河平原上。市区面积217平方千米,人口41万(2013年) 。都市区包括瓦胡岛各县 ,面积1544平方千米 ,人口约85万 ,约占全州人口的4/5 。气候温和,年均温24℃,年降水量600多毫米 。早期为波利尼西亚人小村,19世纪初因檀香木贸易和作为捕鲸基地而兴起。1850年为夏威夷王国首府。1898年夏威夷归属美国。1909年设市。1959年成为州首府。 火奴鲁鲁(Honolulu)又称檀香山,是美国夏威夷州首府和港口城市。在夏威夷语中,火奴鲁鲁意指“屏蔽之湾”或“屏蔽之地”。因为早期本地盛产檀香木,而且大量运回中国,被华人称为檀香山。位于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中瓦胡岛的东南角,延伸于滨河平原上。市区面积217平方千米,人口约37万 。都市区包括瓦胡岛各县 ,面积1544平方千米 ,人口约85万 ,约占全州人口的4/5 。气候温和,年均温24℃,年降水量600多毫米 。早期为波利尼西亚人小村,19世纪初因檀香木贸易和作为捕鲸基地而兴起,1850年为夏威夷王国首府,1898年夏威夷归属美国,1909年设市,1959年成为州首府。
六、夏威夷群岛是谁发现的
夏威夷的原住民是波利尼西亚人,基本上认为是属于蒙古人种的一个分支,有一些黑种人的血统。
但现在真正纯种的夏威夷人已经很少了,大多都带有一些白人、华人和日本人的血统。
夏威夷土著人的祖先是从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出发乘独木舟远渡重洋迁徙而来的。有一本美国人写的小说《夏威夷》,讲述这个故事和夏威夷的历史,有中文译本,你可以找来看看。
还有,波利尼西亚人最早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等地的马来人,渡海迁徙到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在那与黑种的美拉尼西亚人混血形成现在的波利尼西亚人。
除了夏威夷人、塔希提人外,新西兰的毛利也属于波利尼西亚人。
七、夏威夷人类的起源
事实上夏威夷果之所以被称为夏威夷果与它的产地有很大关系,现在夏威夷是该种坚果的主要产地之一,不过发源地却是澳洲,这种坚果自从美国商人从澳洲引进到夏威夷后开始了商业化种植,并被人们所知,知名度不断提高。原来是澳洲土著人果腹的食物。果仁吃起来美味可口,便经过一代又一代研究和培育,成了现在的夏威夷果。
八、夏威夷群岛人种
阿拉斯加人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居民,2003年该州人口为648,818。其中最多的白人占67.6%,印第安人和原住民占15.6%,拉美裔人占4.1%,亚裔人占4%,黑人占3.5%,混血儿占5.4%。六大族群分别是德国人(16.6%)、阿拉斯加州原住民(15.6%)、爱尔兰人(10.8%)、英国人(9.6%)、美国人(5.7%)、挪威人(4.2%)。
一般认为阿拉斯加州原住民来自亚洲,从白令海峡过来,发展为不同部落的因纽特人、印第安人。最早记录的欧洲人来自俄罗斯,到阿拉斯加为其皮毛捕捉海獭。
九、夏威夷人的祖先
美国是由两类人构成的:1.原住民(印第安人、夏威夷土著、阿拉斯加土著等等);2.世界各地移民及其后裔。移民及其后裔占了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所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原住民的祖先当然是印第安人、夏威夷人等,外来移民的祖先当然是其来源国故乡——全世界各地。
早期赴美移民,以英国人以及爱尔兰人居多。后来,又有源源不断的人群从欧洲其他国家(德国、俄国等)、非洲撒哈拉以南、中国、日本、印度、中东、拉美等地涌入美国。移民后裔们的祖先也就分别追溯到许许多多的国家和地区。
不过,美国人自身对于祖先的理解不会这么简单。
这些来源五花八门的美国人,一方面,他们不同程度保留了各自对于原来所属种族与民族的归属感(出于人类固有的寻根意识),另一方面,毕竟已经入籍美国,他们更是不同程度有了“美利坚民族”的归属感。
所以,对于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而言,心目中的祖先通常会有两大类:1.自己家族及其遥远的故土故国(或者是某个土著族群,或者是某个外国)。2. 美国居民们组成的新共同体——美利坚民族。例如,像林肯这样的废除黑奴制度、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著名历史人物,成为大多数美国人(跨肤色、跨民族)共同敬佩、乐于谈论的“美利坚民族先辈”。
总的说来,大多数美国人对于新共同体——美利坚的认同感要大于对自己故土故国的认同感。如果不是这样,美国恐怕早就分崩离析了。
在美国人的传记、回忆和言谈中,很容易看到美国人看待祖先时的上述心理。
十、夏威夷群岛是怎样形成的
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狭长延绵的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4km。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称中央海岭,或称大洋中脊。
海岭和海沟的区别:海岭由地幔物质(岩浆)喷出海底堆积而形成,下一次喷发的岩浆会把上一次的物质向两侧推移。故海岭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其岩石年龄最年轻。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而海沟是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相遇,由于大洋地壳的密度比大陆地壳要大,故大洋地壳向下附冲入大陆地壳,成形成海沟。故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一般地其岩石年龄最老。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在四大洋中有彼此连通蜿蜒曲折庞大的海底山脊系统,全长达80000多千米,像一条巨龙伏卧在海底,注视着波涛滚滚的洋面。大洋中脊出露海面的部分形成岛屿,夏威夷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就是太平洋中脊出露部分。在大洋中脊的顶部有一条巨大的开裂,岩浆从这里涌出并冷凝成新的岩石,构成新的洋壳。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为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在大西洋中间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的海岭,也叫做大洋中脊。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有地震活动性的海岭,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这个海岭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把它叫做东太平洋中隆,它在加利福尼亚湾北端中断,与圣安德烈斯断层相连。
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如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有大西洋海岭相隔;非洲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为印度洋海岭。海岭是板块的分离边界,又叫生长边界。海岭是受引张力的区域,热流量高。
世界各大洋洋底都有海岭分布,以大西洋最典型,显著特征是:中央有一条作“S”形的中大西洋海岭,北起冰岛,南至南极附近,长达15000公里,宽在500—900公里之间。海岭以上水深,在北半球3,000—3,500米;在南半球为2,000—2,500米。海岭最高峰就是露出水面的亚速尔群岛等。海岭两测分布有海盆。太平洋中部也有一条南北延伸长达1万余公里的海岭,它的西边,又是一片分散的海底山脉,少数山峰露出海面,著名的夏威夷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6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它是“大陆漂移学说”的发展。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
人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海底岸石年龄,发现海底岩石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而且岩石离海岭(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