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海啸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4-01 13:39   点击:122  编辑:admin   手机版

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由于海底地形急剧地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海水先向突然变成低洼的地方涌去,随后翻回海面,形成一种特别长的大浪,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它在开阔的深水大洋中运动时,速度特别快,可达每小时七、八百公里,但这时波涛并不特别汹涌,因为波峰之间距离那样长,起落变化就不明显了,只是到了滨海一带水高得多的巨浪,冲上陆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海啸。

是不是只要海底发生地震就会出现海啸呢?不一定。因为有些地震发生时造成的地形起落并不显著,不能激起这种巨大的波浪。如果那里海水很浅,海底地势本来很比较平缓,即使地震时地形有所变化,海水起落变化也不大,也不易产生这种波长特别长的大浪。因此世界上的海啸大多是发生在那种深海沟的地带,那里本来地势起伏就很大,水又很深,再发生变化,这种波长特别长的波浪就容易形成了。

是不是发生于深海沟的地震都能造成海啸呢?也不一定,有人研究了许多海啸发生的条件后,得到这样的规律:沿深海沟发生地震时,如果震级大于6.5级,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时,才有可能产生造成危险的海啸。当然,在自然界中情况是复杂的,也还可能有特殊的变动。譬如有时因地震引起海底发生山崩,这时尽管地震震级不高,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海啸。海底火山爆发,产生的地震震级可能亩租不高,但有时会同时造成巨大海啸。这些海啸虽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但都与地震有关。

○为什么海啸总是发生在地震之后

1896年6月15日晚上7点钟左右,日本三陆地方的居民普遍感到了地震,来势不猛但时间较长,在震动过去后的20分钟,这里的海水忽然后退了,露出了平时看不见的礁石和沙滩。到了晚上8点钟左右,只听见海上出现了暴风雨般的声音,巨大的海浪冲上岸来,海啸袭来了。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当地震发生之后不久,沿海居民还在屋外,忽然看见海水开始迅速退落,露出了最低潮线以下的海底。大约一、二十分钟以后,海潮又迅速涨起,以极快的速度涌向岸边,浪头高达6米多,卷走了沿岸的房屋和牲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在海啸发生时,先是水向海底陷落部分涌去,所以出现异常的退潮现象,然后才是返回向上涨起冲向陆地,这一落一起,需要时间;如果海啸是从远处的地震区传来,更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我们能事先注意到这些变化,保持警惕,采取预防措施,灾害是可以减轻的。

○世界上哪些地方发生过规模很大的海啸

太平洋周围一带的深海沟附近,是强烈地震很多的地方,因而也是海啸发生得最多的地方,像智利、秘鲁、日本、阿拉斯加半岛、堪察加半岛等靠近太平洋的滨海一带,以及一些孤岛附近,都是地震海啸的重要发源地。

1868年8月8日智利、秘鲁边界大地震,1877年5月9日智利伊基克大地震,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大地震,1946年 4月1日阿留申群岛的乌尼马克岛大地震,都引起了席卷整个太平洋的海啸,威力极大。如1946年的海啸从阿留申传到夏威夷群岛时仍有每小时将近800公里的速度,在夏威夷的希洛湾掀起的浪头仍高达十几米迅薯兆。1960年从智利来到夏威夷的海啸虽然经历的旅程更长,但仍然保持每小时六、七百公里的速度,浪高也曾达到十米以上。这次海啸给北美洲沿海、日本以及菲律宾都带来灾害。在日本,高达一丈多的巨浪,冲进了海港,冲上了陆地,淹没了码头,一些巨大的船只竟被推进大陆四、五十米之远,压倒了居民房屋。

在海啸发源地附近,那里的波浪当然更为汹涌澎湃。1933年日本三陆大地震时的海浪高达20多米,而最高的纪录则是1737年发生在堪察加半岛南端洛帕特卡角的海啸,其浪高达到了64米。

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地震不如太平洋周围一带强烈,因此地震海啸也不那么显著。但发生的几次却很有影响。1755年发生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的地震及地震引起的海啸,给里斯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6分钟内竟致死亡6万多人。当它传到加勒比海的时候,浪高还在5米以上。2004年12月26日,由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8.9级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整个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约30万丧生,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我国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大吗

世界上经常受到海啸威胁的总是限于夏威夷、智利、日本等少数地方和国家。夏威夷群岛手枣本身没产生过什么地震海啸,但因它位于太平洋中,四面产生的海啸都可以向它袭来。它又是一堆孤立在大洋中的火山岛,周围没有辽阔的浅滩及众多的礁石作掩护,海啸一来就容易冲上岸。特别是夏威夷上有个希洛湾,形如漏斗,外宽里窄,海水冲进时便会壅高,加大了海啸的声势。如果海啸冲击的方向正好与港湾的开口方向一致,其剧烈的程度就会更为巨大。象日本、智利这种地方,本身就是容易发生地震海啸的场所,距离近,当然受到的威胁就大,特别是它们濒临着很深的海沟,离陆地不远的地方海水就已很深,海啸可以在还保持着很大的能量时就扑上岸。如果岸边有宽阔的大陆架就不一样,这时海浪在前进的路上,会因与海底磨擦而失去不少能量,海边的岛屿、暗礁也起着防波堤的作用,等到它冲到岸边时已成强弩之末,不能造成什么危害了。我国沿海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尽管1960年智利大地震造成的海啸很大,对菲律宾乃至日本这些地方都造成了灾害,但对我国却没有什么影响。

我国没有发生海啸的历史记载,在海边也没有深海沟,一般情况下缺少产生海啸的条件,因此总体上我国发生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海岸附近发生强烈地震,激起海水扰动,有时甚至侵袭到岸上来,还是有可能发生海啸的,因此仍需注意。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局兄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烂腊昌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饥扒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又称为地震海波或潮波。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50公里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所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庆碰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就像石块投入池水中产生的波一样。深水波的波长极大,约达100至200公里,波高则极小,仅为0.3至0.6米。波周期极长(约5分钟至1小时),所以正常风浪或涌浪能把深水波完全掩盖掉。科学家根据海啸波的运动规律,可以在海啸到达前数小时,即地震爆发时立即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沿岸地区发出警报。当海啸接近大陆海岸时,波速降低,波长减小,波幅增大,沿岸水面在10至15分钟内可升高达30米。大陆架的水在海平面升高后开始振荡,绝大部分的损害在3至5次振荡内造成,但是振荡一经开始,要到几天之后才停止。海啸与其他波浪一样,也受近岸海底地形和海岸轮廓的反射和折射。因此海啸的影响在各地大不相同。有时,最先到达海岸的海啸可能是波好旦谷,水位下降,暴露出浅海底。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里斯本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当时吸引了很多好奇的人下到海湾底,随后不过几分钟,波峰到来,许多人根本来不及跑上岸。破坏性最大的海啸是1703年在日本阿波发生的,死亡10万人以上。1883年8月26日和27日,毁掉喀拉喀托岛的海底火山大爆发友差扰,在东印度群岛许多地点产生高达35米的海浪,死亡3.6万人以上。海啸所造成的灾难往往比引起海啸的地震本身还要大。但海啸的预警却应该较清楚,一般在海域附近地区发生地震,应该及时考虑可能发生海啸。如果当时恰好身处海边,应抓紧时间撤离到高地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氏租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严重摧残生命,造成财产损失。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它们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存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扮颤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分两种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厅核败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海啸

简介: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危害:

海啸发生时,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兄升它以每小时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2万公里的路程,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吞没所波及的一切,有时最先到达的海岸羡乎老的海啸可能是波谷,水位下落,暴露出浅滩海底;几分钟后波峰到来,一退一进,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顷咐体。

参见百度百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