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彭加木发现的双鱼玉佩?
这个是谣传。
双鱼玉佩的发现时间是1981年,而彭加木的失踪时间是1980了,时间都对不上位,其实将彭加木与双鱼玉佩强行凑到一起实在是有点牵强。
二、彭加木为什么去罗布泊?
彭加木去罗布泊的原因不是很明确,但有可能是出于科学考察和探险的目的。根据历史资料和彭加木本人的描述,他在1958年率领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考队伍,前往罗布泊和其周边地区进行地质考察和矿产勘探。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组织规模较大的科学考察队,旨在满足国家对资源调查的需要。彭加木作为队长,可能是因为他在地质学领域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才会被选派领队。此外,彭加木也是一名重要的探险家,他对极端环境和非凡冒险的热爱,可能也是他选择前往罗布泊的原因之一。总之,彭加木前往罗布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需要的考察任务,也有他个人对科学和探险的追求。
三、彭加木与罗布泊的区别?
彭加木是一代科学家,早在上个世纪最早进入罗家布泊的科学之一,彭佳木在1980年6月17号的时候,由于物资所剩无几,于是他独自到沙漠深处找水,再也没有回来,据说失踪的当年,国家曾先后派出十几架飞机,好几十辆车几千人拉网式寻找,以至于后来各种民间探险队一直多次寻找,至今没有收获,被上海市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彭佳木曾经三次到达罗布泊地区。
终于在1980年5月,顺利进入罗布泊核心区,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走了接近450多公里的路程,那个不幸的日子,6月17号,达上门理高50多度的气温,独自找水,勇气可嘉。
彭佳木第一次,到达罗布泊,发现了可能有重水,那个时候这种资源非常缺少,重水是知道核武器的重要元素,最后献身罗布泊,不过彭佳木的生命也延续了,很长时间,早在50年代就换得了癌症,与病魔抗争,争取到了生命的延续,第二次是央视拍摄丝绸之路,而且近到了古楼兰古国,这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第三次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彭家木是属于真正援疆科学家,在探索罗布泊的过程当中,你想了很多汗马功劳,为今后科学家研究罗布泊,探索罗布泊,提供了很多科学依据,同时也在植物病毒研究,取得重大工作成绩。
当然,关于加木在罗罗布泊失踪,民间也有很多的传说,也有一些事灵异件,跟彭佳木好像有很多的关联,但是又不确定,特别是双鱼,玉佩灵异事件,罗布泊究竟有多少秘密,不得而知,但是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这里到底撒下了多少人的梦想,想又有多少人的梦在这里与沙漠共舞,只有去过的人,在路上遇到了多少干尸,尸骨,才能够理解的了
四、彭加木双鱼玉佩有什么秘密?
跟彭加木的科考有关系,彭加木19年20多次去新疆罗布泊,而且他本人身患两种癌症,最后失踪了。新疆早年还爆发过集体见鬼事件都跟这个双鱼玉佩有关系。彭加木是生化学家,官方解释他为了找重水失踪的解释有些牵强了。据说是因为核污染后出现了离奇的生物现象,失踪的还有一瓶重要的植物标本。那个双鱼玉佩是一个行动的代名词,实际上是一种镜像实现的一种具有放射性物质的元素。
五、生死罗布泊原型是彭加木么?
是的
《生死罗布泊》是由国土资源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出品的剧情片,由董玲执导,王洛勇、杨圣文、艾尼瓦尔·阿不拉伊提主演。
该片讲述8位地质队员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与考验,为了造福中国人民而深入罗布泊腹地进行钾盐调查的故事。该片于2012年5月22日在中国上映。
六、1980年彭加木罗布泊失踪之谜?
1980年,彭加木带领着一支综合考察队进入到了罗布泊考察,实现了中国人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同年6月17日上午10点,彭加木的考察队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扎营,但此时他们既缺乏汽油,而缺少水。
彭加木留下了一张字条,称自己去找水了,就神秘失踪了,那他到底去了哪?国家得知 消息后,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累计4次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进行地毯式搜索,但最终一无所获。
而流传甚广的一个猎奇事件版本为“双鱼玉佩”,据说彭加木一行人在罗布泊找到了一块双鱼玉佩,后触动了玉佩神秘的力量。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当时考察队在罗布泊发现过一大批尸体的体内含有植物毒素,植物毒素也是彭加木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彭加木将该植物样本随身携带,然而却不幸被感染,考虑到其传染性,彭加木便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
在罗布泊,黑风暴是常有的事情,使得彭加木的遗体被带到了罗布泊的深处,甚至被沙子所掩埋,而科技并不是万能,尤其是人类对于地球还存在有诸多未知,并且当时的科研条件也有限制,因此没有找到彭加木的也是说得通
七、去罗布泊彭加木墓地需要门票吗?
不需要。
首先说明一下,彭加木墓地其实是彭加木的衣冠冢,他的遗体一直没有被发现。衣冠冢就位于彭加木失踪的地方,每年都有一些去罗布泊科考和探险的人去祭奠。但是建议非专业和没有接受训练的人不要前往。
八、彭加木碑在罗布泊的中心吗?
不在
彭加木碑是由中国历史上的明朝皇帝朱棣(也被称为永乐皇帝)所立。彭加木碑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位于中国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彭家寨村(旧称彭加木)。
朱棣是明成祖,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多次南巡,其中一次经过溆浦县彭家寨村(彭加木),被当地居民彭甘泰所救。朱棣十分感激,决定在那里立碑纪念。
彭加木碑的碑文记录了朱棣南巡的经过以及对彭甘泰的赞扬和回报。这块碑矗立至今已经600多年,成为了当地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人们了解明朝历史、研究朱棣南巡的重要依据之一。
九、彭加木双鱼玉佩事件详细情况?
牧民报告罗布泊会呈现天气异常紧接着地表产生变化随后又恢复正常的这种现象,后经调查队查询发现一套工程设备,其核心便是一个玉佩,后在试验室使用玉佩功能,发现能将一条鱼仿制出另外一条来,所以称之为“双鱼玉佩”
提到双鱼玉佩事件,与其相关的还有彭加木失踪事件。双鱼玉佩事件产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有名的我国十大奥秘诡异事件之一,当时的科学家彭加木三次探寻罗布泊,最后奥秘失踪。至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而双鱼玉佩听说可以产生镜像反物质(也便是仿制功能),它有可能会揭示一个超十一维的物质空间的存在。
双鱼玉佩疑点重重:
双鱼玉佩的特别“仿制”功能假如是真的,那便是将反物质国际的镜像事物给投影了出来。而仿制鱼与原鱼的标记相反,仿制鱼比原鱼逝世时间延迟了7小时,阐明这正好证明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反物质与物质在某种效果下(弱效果力)可以不完全相同。那么双鱼玉佩便是一个珍贵的文物,可以在国际博物馆展现,绝不会像某些人所说没收藏匿起来。如三星堆、秦皇陵、马王堆…这样的奇迹被开掘后公布于世的不多的是么?
为什么只投影镜像鱼?那些试验的科学家怎么没有呈现投影人呢?既然鱼能“仿制”出来,其它的事物也能仿制得出。可这个双鱼玉佩为什么就只仿制鱼?
既然发现的是一个奇迹基地,为什么只要这一个双鱼玉佩,也只要这个玉佩具有特别功能?其它的设备呢?
提到双鱼玉佩就不得不说彭加木的失踪的确疑点重重
榜首,官方的说法是科考队去寻找重水,而彭加木并不是地质学家,是个生物学家,专攻生物化学和植物病毒领域,这一点有些古怪。
第二,此次科考队沙漠中缺水缺油,在那个艰苦年代却能调动军队运送很多饮用水和油,阐明这次科考内容不同寻常。
第三,提到一个人,彭加木的搭档夏训诚,地理学家。罗布泊科考队最开始是他和彭加木一同提出的,身为副队长的夏训诚却没有成行,拒绝了这次科考,而是飞到了美国,莫非夏训诚已经预知到了这次科考的危险?后来采访中夏训诚关于这次调查意图等具体内容只字不提。
第四,罗布泊气候严酷,按科学角度最佳进入时间是秋冬季。但由于里面有军事基地,秋冬季却被禁止进入,原因不详。
第五,据其他科考队员说,这次科考之旅彭加木的反应有些异常,非常烦躁。乃至为了赶路连负责电台的同志掉队都不顾,这有点违背户外探险的常识。
第六,在“720”基地邻近扎寨时,彭加木特别开会强调:任何人禁绝单独行动。但他自己却留下一张纸条,然后独自一人出去找水,这一点实在不能了解。
这一切未解之谜,都为彭加木、罗布泊添加了更多奥秘色彩。
十、彭加木和罗布泊到底有什么秘密?
1980年6月,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离奇失踪,只留下了一张被修改过的纸条。两天后,军方出动了大量的军车和直升机进行地毯式搜索,依旧没有找到他的任何踪迹。
彭加木的离奇失踪为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近年来关于彭加木的失踪流传着不少的说法:譬如叛逃说、谋杀说、镜像人说等等。那么当年在罗布泊到底发生了什么,彭加木到底是怎么失踪的呢?
1979年身患两种癌症的彭加木,内心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深入罗布泊内部进行考察,寻找更多的矿产资源。1980年上级批准了彭加木的申请,允许他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
彭加木得到许可通知后,立即组建了科考队伍,并开始制定科考方案,他决定在5月初出发,6月底返回。
为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本次科考队共有11人,除了三名司机之外,还有化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等人,可以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虽然彭加木是本次科考队的队长,名头大、资历老,但是队员之间并不熟悉,这一路上相互之间有不少的摩擦。
在出发之前,彭加木就和司机陈大化发生了口角。当时车上的物资已经超重,司机陈大化认为罗布泊地形复杂,汽车超重会有危险。彭加木则坚定地认为设备一样也不能少,必须拉着。
两人僵持了很久,最后还是当兵的陈百录,向陈大化打下包票,说出了事他负责,这才解决两人的争执。
1980年5月2日,科考队从乌鲁木齐出发,直接去往了马兰基地。因为在去往罗布泊之前,他们必须得到部队的许可证才能进入。在马兰基地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水,而且还在车上携带了一部电台,方便及时呼叫救援。
5月8日在准备完所需物资之后,前往罗布泊的科考队正式出发了。
出发第一天,彭加木又和司机王万轩产生了分歧。由于出发之后陈大化的车开错了路,一直在后面没有跟上,王万轩认为此处地形复杂,而且电台也在陈大化车上,咱们应该停下来等着他,然后一块前进。
彭加木则不这么认为,他着急赶路不愿意多等。由于彭加木是本次考察队的队长,王万轩也只好服从命令,这也导致了陈大化的车一直在后面没有跟上来。
这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各种古怪的地形,在大片大片的荒漠和戈壁滩上,他们的车轮都被盐壳一片片的削了下来。
6月5日,在水和油即将用尽的那一刻,他们终于达到了罗布泊南岸的米兰农场,这一个月的艰苦行程算是完美结束了。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组队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队员们都十分兴奋,他们聚在一起庆祝这次考察的胜利。
但是彭加木在一旁却闷闷不乐,他认为这一次的行程并没有达到一开始的目的 ——寻找更多的矿产资源。
此时他提出了一个令队员非常震惊的计划,那就是重返罗布泊,继续进行考察。
队员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本次考察的收获已经够多了,而且罗布泊的凶险大家也都见识到了,为什么还要再去冒险呢?
彭加木给大家的理由是,上级规定的返程时间是6月底,现在仅仅是6月初,还有20多天的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走另外一条路重新对罗布泊进行探索,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名司机拿出地图一看此次路程有900公里,都表示不愿意再跑一趟了,但是彭加木的坚持让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过了几天,上级领导发来了命令,他们同意了彭加木的请求,让这支科考队再次进入罗布泊。虽然大多数人都不情愿,但是命令已经下来了,谁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有了第一次穿越罗布泊的经验之后,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当携带的水或油已经用完一半,但是路程还没有走到一半的时候,他们必须原路返回。
6月11日科考队再次出发了,本次全程900公里,预计需要7天的时间。他们一共携带了五桶油三桶水,彭加木认为这些水和油足够让他们穿越成功罗布泊。
让大家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道路的凶险和环境的恶劣,他们多次迷路和陷入泥沙。走了三天,仅仅前进了150公里,原计划7天穿越罗布泊现在看来是不可能完成了。
6月的天气非常的热,沙漠之中地表温度更是可以达到70多度,他们箱子里带的蜡烛都融化了。队员们怨声载道,他们认为水和油已经用了一半,但是路程却只走了五分之一,是时候原路返回了。
彭加木却不答应,他想要继续前进,而且他告诉大家:“根据前人的经验,只要到达了库木库都克,他们就可以在那里找到水源。”
考察队的队员们激烈地讨论了起来,最后发现谁也说服不了彭加木放弃本次考察,他们只能继续向前走下去。
当天夜里沙漠中刮起了大风,他们的帐篷都被吹跑了。队员们只能抱着帐篷杆儿,才避免了被大风刮走。
此时化学家马仁文站了出来,他说不能再走了,再走就是死路了。但是彭加木坚决不让步,还鼓励大家说:“退缩就是逃兵,大家一定要挺住,我们绝不能后退一步”。我们还有电台,如果真到了最后一刻,我们可以用电台呼叫救援。
队员们眼见都没有办法说服彭加木,又不情愿地埋头继续前进。
6月16日,这是考察队重新出发的第六天,他们来了来到了库木库都克西边8公里处的地方。携带的汽油仅剩下四分之一,放在铁桶中的水,在高温的环境下,都已经充满了铁锈,无法饮用。
这个时候,原路返回或者继续前进都已经不可能了,大家都认为这已经是“最后时刻”了,是时候可以用电台呼叫救援了。
队长彭加木再次否决了大家的想法,他认为距离库木库都克已经这么近了,我们不用麻烦部队,完全可以自己去找水。彭加木说:根据前人记载,库木库都克附近是有“沙井”的,那里应该是有水。
当天,彭加木让司机王万轩带着他和陈百录一起去找水,“沙井”是找到了,但是里边全是沙子,根本没有水。
后来彭加木又让水文学家汪文先去找水,结果也是一无所获。汪文先在地上挖了一个一米多的坑,也没有见到一点水气,他断言这里不可能有水。
既找不到水,也不能呼叫救援,队员们的情绪又低落了起来,大家一致认为呼叫马兰基地的救援才是最稳妥的办法,终于在晚上九点钟,求救电报发出去了。
6月16日当天,他们还发现一个了骆驼群,抓到了两只野骆驼。晚上他们生起了篝火,吃起了野骆驼,大家都十分兴奋,因为马上就能得到救援了。
但是这一晚,彭加木却显得心事重重,只是默默地为火堆添着柴火,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6月17号上午,一位队员没有在帐篷中找到彭加木,他立刻告诉了所有人:彭先生不见了。大家得知消息后赶忙寻找,却一点也没发现彭加木的身影。
下午一点钟,司机王万轩去车上拿衣服的时候,发现了彭加木留下的纸条,上边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17/6:10:30”。
在那张纸条上,6月17日的7是由6改过来的,也就是原本写的日期是6月16日。大家来不及想那么多,汪文先就带着两个人赶紧出发寻找彭加木了。
他们按照纸条上写的,开车往东寻找。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距离彭加木失踪已经过了4个小时。开车往东走了没一会,果然在地上发现了脚印,但是开着开着,沙地突然变成了盐碱地,脚印也逐渐消失了。
由于天气太热,车子也不停地出故障,他们索性步行前进搜索,但是一直找到天黑也没找到彭加木。
他们开始拿出手枪,往天空鸣枪,希望彭加木能够顺着枪声找到他们。但是过了两个小时后,依旧没有等到彭加木,他们便开车返回了。
彭加木本身就患有癌症,沙漠里气温还这么高,队员们越来越担心了起来。
17日凌晨两点,汪文先拟了一份电报:“6月17日上午10:30分,我考察队长彭加木外出找水,至今未归。”
第二天,部队用直升机送来了水,解决了他们的水源危机。然后直升机开始超低空飞行,在沙漠中四处搜寻彭加木的踪影。可是一连飞了40分钟后,依旧没有看到彭加木的踪影。
6月18日,彭加木失踪的消息通过新疆军区层层传递,最终传到了国务院。6月20日,军方动用了两架直升机,一架救护飞机,数十辆军车,共有100多人,开始在彭加木失踪的地方展开地毯式搜索。
这次搜救整整持续了10天,搜救队伍甚至连这一片野兔的数量都数清了,却唯独没有发现关于彭加木的任何线索。最后搜救队伍撤出了戈壁滩,本次搜救以失败告终。
从这之后的7月份和11月份又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搜寻,参与搜救的人员超过了1000人,搜索了总面积1011平方千米的土地,却依旧没有找到彭加木的踪迹。彭加木的尸骸和随身物品就如同在这片土地上凭空消失了一般。
新华社在1980年6月23日首次报道了彭加木失踪案件,此后彭加木的消息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近40年来,关于彭加木的失踪流传着很多的猜测,到底彭加木的失踪有哪些秘密呢?这些猜测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猜测一:外逃说
彭加木失踪后,军方组织了大规模的搜寻都没有找到蛛丝马迹,由此关于彭加木失踪的各种猜测便在民间开始流传起来。
1980年10月11日,香港的报纸上竟然刊登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头条。里边的内容写的是一个叫“周光磊”的中国留学生写给了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9月份在美国华盛顿看到过彭加木。
周光磊自称是彭加木30年前的老友,当时他正在华盛顿一家餐厅吃饭,突然看见彭加木和两个外国人走了进来,他立马向前打招呼,彭加木却假装不认他,随后便走了。
这个新闻报道一下子成为各国的焦点, 各国媒体纷纷转载,一些读者也被带偏了,很多人开始认为,彭加木怪不得找不到,原来是逃到外国去了。
但是没过几天,关于周光磊的这条新闻慢慢地暴露出了诸多的疑点。首先他信中提到的相关人物都查不到,而且大家也都不认识“周光磊”这个人,很显然是有人编造了这个谣言。
那么有没有可能,彭加木是被飞机接到了其他国家呢?
这种说法其实也是很难成立的,要知道彭加木在国内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而且他即便身患癌症,依旧在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这样一个有责任心、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科学家,怎么可能会抛下国家和家庭就一走了之呢?
而且彭加木当时在沙漠中也没有能够去往外国的条件,首先库木库都克这个地方是在新疆的核心地带,周围都是戈壁滩和大山,靠他自己走是不可能走出去的。
除此之外,这个地方是有军队把守的,如果是外国飞机来接他的话,肯定会被雷达发现。所以彭加木不可能外逃,这个说法明显是不成立的。
猜测二:彭加木变成了镜像人
彭加木失踪之后,除了外逃说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彭加木被双鱼玉佩复制了一个出来,这个说法显然更是荒谬。
这个说法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在1956年到1960年之间,新疆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镜像人,很多部队和百姓都被复制成了一模一样的两个人,而能够复制人的关键就是大家口中流传的“双鱼玉佩”。
据说这块玉佩启动后,可以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人或者动物,后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把这些复制人都消灭掉了。
到了1980年彭加木去罗布泊考察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被双鱼玉佩复制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为了不让外界知道这个秘密,两个彭加木都被扣留在了那里……
对于这种超出人们理解范文的说法,显然大家只能当做科幻小说来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正是人们无法解释彭加木为什么失踪,才会出现这种神秘且带走科幻色彩的说法。
那么彭加木到底去哪了呢?
彭加木是在找水的途中失踪的,当时他外出找水的时候,只带了一个两公斤的水壶,两个照相机,一把地质锤,还有一个罗盘。对于身患癌症的彭加木来说,他连抗癌药都没有携带就说明他没打算走太远。
但是罗布泊地区的环境太过复杂恶劣,经常会有沙尘暴出现,而且容易迷路。彭加木很可能就是在找水的途中迷路了,然后身上的食物和水消耗完之后,晕倒在了沙漠之中。
那么为什么直升机也没有找到彭加木的尸体呢?
有一个关键信息就是1980年6月18日晚上发生了一场10级大风,并且有沙尘暴,这是彭加木失踪的第2天。
沙漠里的昼夜温差很大,如果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彭加木很可能在第2天已经体力不支晕倒了,在沙尘暴的作用下,他很可能是被流沙完全掩埋了,直升机和搜救队在地面上根本找不到他的踪迹。
总之对于彭加木这样的爱国科学家来说,外逃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很可能就是在找水的途中被沙尘暴埋在了罗布泊的某个地方。
40多年过去了,彭加木失踪的谜底依旧没有揭开,但我相信,对于彭加木来说,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肯定还在想着能够为祖国作出贡献。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