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物发掘的意义?

171 2024-03-10 17:51 admin   手机版

一、文物发掘的意义?

考古的意义不是为了挖掘出属于任何人的珍宝,而是探索生命的足迹,这件事情本身就妙不可言,让一切都充满了生趣和意义。

二、文物考古工具发掘用手铲?

洛阳铲,又名探铲,据传为中国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贼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 现已成为一种考古学工具。

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

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

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三、圆明园发掘出的文物?

1、猴首铜像

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2000年5月前后,香港文物拍卖会上公开拍卖几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是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上的牛、猴、虎生肖铜头像。

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是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每到一个时辰,属于刻时辰的生肖钟就会自动喷水,正午十二点时,十二生肖则同时喷水。

设计极为精巧。当年英法联据抢劫时,也是将其作为最珍贵的宝物对待的。得到它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在拍卖会上,最终铜虎首以1400万、铜牛首以700万、铜猴首以740万成交。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这三件圆明园珍宝均被中国两家公司买下。

猪首和马首铜像是澳门特区著名爱国实业家何鸿燊博士出资600多万及6000多万购回,并将其捐献给保利艺术博物馆。

2、猪首铜像

猪首铜像原来摆放在北京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中的海晏堂前。当时海晏堂前有十二生肖兽首,分别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十二生肖同时喷水,场面壮观。

兽首铜像,是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做工精细,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铜铸狗首原与另外十一个生肖铜像并列于北京圆明园,但当年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时把十二生肖铜像偷走。

“猪首”铜像是中国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人士于今年春天在美国一位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的,专家反复鉴定后认为,这件铜像与此前保利收藏的3件铜像同属一个系列,可确认是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铜像中的一件。

艰苦的谈判之后,那位美国收藏家终于同意将这件珍贵文物转让。何鸿燊先生得此消息,迅速与中国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联系,并为基金出资收购国宝,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至于为收回国宝付出的资金数目,保利方面没有透露。可惜的是,猪头顶部也有一处凹坑,推测为枪托所砸。

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曾斥资3317万港元,从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家拍卖行购得铜牛首、猴首和虎首3件圆明园文物。

3、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对“金瓯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要领用内库的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直至皇帝十分满意方可。

根据档案记载,乾隆年间共制作了四件“金瓯永固”杯,分别是乾隆四年一件,乾隆五年二件,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一件。

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铜杯应为乾隆四年所制,此杯夔龙头顶未镶珍珠。乾隆五年下旨在夔龙头顶镶嵌珍珠,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武备厅内收藏的金杯有珍珠,应为乾隆五年所制。

另外一件制于乾隆五年的“金瓯永固”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制造于乾隆六十二年的“金瓯永固”杯则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4、《骏骨图》

《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 

《骏骨图》写染结合,描绘马的骨骼、肌肉、鬣尾、蹄腕,颇具写生之意。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此画被人从圆明园掠出,后辗转到了日本,被阿部房次郎(1868—1937)家族收藏。

阿部房次郎是20世纪初日本的纺织业巨子,他深受当时关西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及长尾雨山(1864—1942)的影响,从日本和中国搜购书画。

1937年5月,阿部房次郎因病去世,临终嘱托家人其收藏来于社会,当归之社会。1943年,其长子阿部孝次郎将160余件中国古代书画,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成为该馆早期的馆藏支柱。此画至今还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5、《归去来辞图卷》

《归去来辞图》是宋末元初画家钱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在《归去来辞图》画面里,左一半为坡岸,有人家院落;右一半烟水浩淼,远处依稀可见淡淡山脉。

靠近坡岸的水中有一只木船,陶渊明身着大袖宽袍立于船头,一童子在船尾摇橹。看召魄伏的波纹,木船正破水向岸边驶来。

另—边浅渚绿岸上有六棵柳树,枝叶茂密;一道隆起的院墙间有一柴门开着,几竿竹子探出墙来,这大概是陶渊明的居所。门前有俩孩童和一妇人似在迎接陶渊明回家。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抢夺圆明园时,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并不认书画作品,所以很少有联军军官或士兵抢夺书画作品。

但此画仍然没有逃脱被盗抢的命运。英法联军退兵后,清政府从咸丰十年(1860)十月初五开始,由胜保等人率军队在圆明园、三山附近地区挨家挨户搜寻圆明园文物。

其中十月初五这天在昌平一个土匪窝中查到土匪趁英法联军抢夺时混乱而进入园中抢到的《归去来辞图卷》、《道光帝喜溢秋庭图》轴、《浮玉山居图卷》等书画作品六幅。《归去来辞图卷》重新被收入大内。

此画卷后又被汇文书院学长(南京大学前身)美国人福开森得到,福开森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文物,兴趣渐浓,辛亥革命以后,开始专心研究中国文化,特别热衷鉴别与收藏中国古董字画。福开森于1945年去世,终年79岁。

1913年福开森将《归去来辞图卷》捐赠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四、罗布泊有文物吗?

罗布泊是中国新疆的一个著名湖泊,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重要的考古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包括文物编钟、瓷器、铜器、玉器等。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罗布泊地区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水平,还揭示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贸易往来。

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旧疆沙丘发现的楼兰古城遗址,这是一个西域文明的重要发现,揭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城市的繁荣景象,对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五、山西有哪些考古发掘出的文物或遗址?

您好,山西省考古发掘出的文物或遗址如下:

1. 大同云冈石窟

2. 平遥古城

3. 晋祠

4. 阳泉盂城遗址

5. 忻州晋阳城遗址

6. 晋中神泉寺遗址

7. 五台山佛教文化遗址

8. 桥山遗址

9. 交城县金村遗址

10. 介休市东汉青瓷窑址

11. 太原战国长城遗址

12. 南阳汉墓

13. 大同小云寺遗址

14. 沁水县北平岭遗址

15. 遂平县夏都遗址

16. 山西平遥县西社窑遗址

17. 山西太原杏花岭遗址

18. 山西曲沃县魏都遗址

19. 山西平陆县周原遗址

20. 山西定襄县显德楼遗址.

六、中国考古发掘有没有出土过书画,书籍之类的文物?

基本上都在西北。敦煌石窟 西夏黑水城都有纸质文献 图书出过。南方 中原很少。有部分明清的。都是出土后保存很头疼。上个一个明墓还出土过纸质图书。墓主陪葬在棺内垫脚。

七、对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应如何处置?

出土文物要经过绘图、照相以后由发掘者带回。文物发掘出土以后,应遵循当地发掘当地保留的原则,保存在当地的考古所、博物馆或相关的文化部门;同时负责发掘的考古队(可能是考古所、博物馆、大学以及相关的联合力量)可以通过协商的形式保留对发掘文物的使用和研究的权利,现在较少带走。

文物出土后要受到相应的保护措施,亦有利于下一步的研究,并发表发掘报告或简报,典型的器物或遗迹会在不同的博物馆进行展出。

八、现在发掘得到的古代国库金块是作为黄金储备还是文物,若是文物那它有什么价值?

咦被邀请了……谢邀。

根据题主的描述,“现在"发现的古代金库黄金,这一定是文物了。首先可以参考文物的定义,楼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作为文物的黄金,不仅仅是现在我们讲的贵金属。大家都知道火遍全国的海昏侯墓吧,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和麟趾金,虽然不是”国库“的黄金,但是实际上可以反映出汉代的制度,这是他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所以,这些金块并不能简单的被视作可以流通的保值的贵金属,首先它是一个历史产物,作为文物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要远远高过物质层面上的”金子“。

九、中国沙洋后港镇古墓发掘了哪些文物,挖掘进展如何?

2009年7月,为了配合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汉工程,省文物部门对严仓古墓群进行了勘探,最终勘探表明该古墓群有獾子冢、塌冢等四座墓葬,还有一座车马坑。

其中,主冢獾子冢为严仓古墓群中最大墓葬之一,其高8m,墓底直径63m,墓坑面积为33m×30m。整个墓群已被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葬规模与1987年荆沙铁路建设过程发现的十里铺包山大冢和2000年在枣阳市发掘的九连墩2号墓相当。据专家推断,严仓古墓群属战国时期楚国墓葬,墓葬内棺椁保存情况较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承担獾子冢的发掘任务,计划于2010年元月中旬之前完成出土文物的清理工作。

十、为什么发掘出来的文物要归国家所有?

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做白日梦,拿铲子在院子里乱挖,期冀能挖到古人埋藏的“宝物”。当时我们不知道,这种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即使在自家院子里。

  52岁的西安市长安区农民赵某就是这样的“倒霉蛋”。2014年7月,赵某与其弟(在逃)在弟弟家中挖树根时,发现树下古墓葬,就开始挖掘。两人挖出8件青铜器,因价格问题倒卖未果。经群众举报,公安机关将两人抓获。经鉴定,8件文物中有国家二级文物4件,国家三级文物4件。且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现场勘查,该墓葬位于丰镐遗址保护区内。赵某被西安中院一审以盗掘古墓葬罪判处该男子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此事被媒体报道之后,不出意外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自家院子的文物为什么是国家的”这个老问题又浮出水面,不少网友更是从直观上觉得判罚太重,赵某很冤。

  的确,从现行法律上看,判15年、罚金10万元的量刑是有据可依的。《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对盗掘古墓葬罪的规定中包含,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赵某所盗墓葬位于丰镐遗址保护区,丰镐遗址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能有人会好奇,为什么农民的院子会在遗址保护区内?我咨询考古方面的朋友,对方回答这很正常,遗址发现的时候村庄就已经在了,迁村是有代价的,首先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有财力和魄力,除了资金还有地皮等问题,再者村民也需要做思想工作。

  关于大家讨论的“自家院子挖出来的文物为什么要上交国家”,我国现行法律其实对此规定得相当明确。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还有一条更绝的:“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按现行法律,你首先不能在院子里随便盗墓,如果不小心挖到文物,不仅不能私藏,还要保护现场,并及时上报。也就是说,你没有发财的权利,反有保护的义务。

  当然,现行法律是一回事,情理是另一回事。人们凭借朴素的常识认为,先到先得,谁挖到是谁的,如果是自家院子或自家承包的土地中挖到的,就更应如此。这就涉及两种理念的区分,一般民众将古代器物视为“宝”,甚至等同于“飞来横财”,近年日益火热的拍卖市场和鉴宝节目更是助长了这种观念。

  但也应该明确,文物的价值高低并不与它的价格划等号。考古学家眼里的文物是可以用来了解古人物质及精神世界的媒介,这笔财富应该属于人类共同所有。所以即使是私人收藏的文物,由于它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为什么私人不许随便挖掘,首先操作不规范容易对文物造成破坏,其次文物挖掘的过程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一件物品是在哪里挖出来的,它旁边有什么物品,都有助于考古学家确定它的意义。一旦现场被破坏,损失就是不可逆的。

  总之,“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既是现行法律的明确规定,又是使文物价值最大化的必要举措。但现行保护文物的做法并不是没有可检讨之处。

  检索近年有关民间发现文物的新闻可以发现,对盗掘的惩罚是严厉的,但对上交者的奖励却是微薄的。法律上只有“适当奖励”的规定,既没有明确标准,各地也就自定标准。比如,2014年陕西一小伙发现一柄战国青铜剑,主动上交之后仅得到500元奖金。上交者难以接受,网民也为其鸣不平,这种奖励措施对后来者可以说基本没有鼓励作用,甚至打击了人们的公共善念。

  再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案例,村庄被划入遗址保护区,这一事实本身就在提醒村民自己院子下面很可能有“宝贝”。村民负有保护文物的义务,但是保护文物、上交文物却没有合适的奖励,这是在要求人人都当圣人。而这种道德标准过高的规定往往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打击文物盗掘和走私,适度提高奖励标准,这两项措施对文物保护是缺一不可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