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子之伤,君子之守何解?
我原本是来 ‘知乎’寻找 解释,既然没有干脆自己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先有 孔子 ‘幽兰操(猗兰操)’ 后有韩愈的‘幽兰操(猗兰操)’
也可以算得上是韩愈与 孔子 隔空‘神交’
古人 咏物寄情 韩愈作诗,同样把孔子作‘幽兰操’ 进行意化。情绪的表达 ,而无关孔子。
但这就是韩愈要做的事 ……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 , 君子之守
二、怎样评价电影《可可西里》?
请致以生命最大的尊重— 《可可西里》中的七个生死镜头
2004年,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上映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一个来自北京的记者尕玉的视角出发,讲述他前往可可西里无人区,跟随藏羚羊保护队队长日泰及队员们巡山,目睹了一幕幕藏羚羊被捕杀的惨烈画面之后,和盗猎分子周旋,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经历生死考验的感人故事。
其实在看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建设,知道会难受、压抑、无助,然而真正进入这个世界,还是和之前想的大不一样。
电影的开头,便讲述了死亡,是藏羚羊的死,和巡山队员强巴的死。
电影的结尾,也讲述了死亡,是巡山队员的死,是主角日泰队长的死,
整个电影中,不断有生命离开,以不同的方式,埋葬在可可西里这样一个圣洁又可以吞噬一切的土地。
电影的叙事以时间为线展开,在越来越深入可可西里腹地,离盗猎者越来越近的过程中,无力感却一层层加深。
这些触动人心的场景,在电影中一次次挑战着我们的泪腺,也一次次触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认知。
第一幕 关于死
天葬
藏族有天葬的传统,于是在开篇提到的巡山队员强巴死后,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天葬的场景,只不过导演用了很短的篇幅以及非常隐晦的画面,让人感受了冰山一角。
有兴趣了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真正走进藏区去体验,当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关于天葬的镜头 还是相当隐晦的
第二幕 关于生
一个人住三年
这个镜头让我第一次泪目,那句台词:阿旺在,盗猎的不敢来。
一个人,一座插着国旗的小房子,一个朝着逐渐远去的车队挥手的人。镜头越来越远,人也越来越小。
阿旺这一幕长镜头真的太嗑泪了
是什么让他坚守下去,在这无人的荒凉里,在这对生命极度严苛却危机四伏的世界里。
第三幕 关于死
547只藏羚羊
当500多具尸体就那么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皮毛已被拨开,只剩下一地残尸余骨,任由秃鹫啃食。
面对这一幕,该愤怒,该悲痛,还是该无奈,该警醒。
这一刻的所有感官都不是愉悦的,藏羚羊本该有属于它的天葬方式,此刻却皮毛与骨肉分离,曝尸荒野。
队员们将藏羚羊尸骨火化 绕着火堆转经超度
547张缴获的藏羚羊皮
第四幕 关于生
剥皮子 一张五块钱
马占林,是巡山队员们最先抓到的“人质”,他们是帮着盗猎者剥皮子的人,也是最普通的牧民。
一张皮子能得到五块钱,这是他们的生计。
他们只是盗猎者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格局,不知道藏羚羊皮毛背后的暴利与杀戮,在他们眼中,剥皮子和放羊、放牛没啥区别,只要能挣钱养活一家老小,剥皮子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第五幕 关于生死
希望不要下雪
由于缺粮缺油,供不起那么多人的吃喝开销,队长日泰决定放走“人质”马占林他们,让他们自己走出可可西里,是生是死,可能都是他们的命了。
镜头再一次拉远 他们 能否活着走出可可西里
随着车子渐行渐远 几个人也越凑越紧
这一路上,不断有人告别离开,然而我们却不知这里埋藏的伏笔,告别的时候真的要用力一些,因为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因为队员达瓦生命危在旦夕,队员刘栋负责先将他送往医院,再返回和队长汇合。
在极度缺氧疲惫的状态下,刘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车开了出去,完成了抢救生命的任务,短暂的休整后再次进入可可西里,去支援队友,却不想这一次,却是有去无回。
仅剩的两辆车,行进途中一辆突发爆胎,只得留在原地等待刘栋的支援,而等来的,又是什么
尕玉的两次发问,日泰的两次回答,是宿命,是无奈,是对自然的祈祷,也是对生命的祈祷,然而可可西里,并没有听到。
我们以为走不出来的,走出来了
我们以为能走出来的,永远留下了。
第六幕 关于生死
活着走出去
刘栋死的那一幕,万籁俱寂。没有盗猎者,没有猛兽,没有高原病,没有暴风雪。
从一开始的拼命挣扎我们看到了他对生的渴望,那种发自本能地想要活下去的力量
然而到最后,只能坦然直面死亡,他的呼喊没人能听见,只有可可西里无情的漫天黄沙,巍峨而冷酷的雪山,见证了这个人生命的最后一刻。
被自然吞噬,死在可可西里无人的寂静里,镜头推远,一辆车,散落一地的箱子,甚至不仔细看,你都看不到他被埋葬的那个沙坑的痕迹。
桑吉在漫天风雪中,曾一度想要放弃,然而同伴的鼓励,互相扶持,让他们决定为自己的命运拼到最后,直到倒下的那一刻,依旧不放弃,只想要活着,活着!
马占林和老乡们,也在为着他们不被看重的生命而努力,
有人倒下了,其他人的第一反应是去扯掉他的围巾为自己保暖,在生死面前,我们已经无法评判什么对错。
第七幕 关于死
为了我的羊子
最终,日泰队长追到了盗猎者,然而此时只剩下他和记者两个人。
没想到牧民老头马占林,活着走了出来。
而日泰队长最终倒在了盗猎者的枪口下,临死时,深陷包围的他还要盗猎者交出枪跟他走,盗猎者问他为什么就抓他,他说,因为你打我的羊子
没有什么是非观的老马,选择了盗猎分子的一边,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命,面对死去的人,他只有无奈摇摇头,而面对还活着的记者尕玉,他告诉他跟着他们的脚印走就可以走出去。
他不想谁死,他只想自己活着
自己活下来了,才能去想别人的死活。
可可西里就这么平静地包容着世间的杀戮与生死,在它面前,任何生命都是脆弱的,然而他们却不懂得互相尊重与保护
影片中这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当记者问到日泰队长如何解决经费问题,是不是也卖皮子时,日泰队长说了这样一番话
关于索南达杰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
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无人区与18名持枪偷猎者对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被可可西里-40℃的风雪塑成一尊冰雕,成为包括了藏族群众的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索南达杰保护站
最新消息
2020年9月14日,青海公安发布通报,玉树警方近日抓获一名参与枪杀杰桑·索南达杰的嫌犯。犯罪嫌疑人马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关于藏羚羊绒
在中国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绒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绒织成的围巾价格高达5000—30000美元。
藏羚羊绒制作的沙图什则是极品。几个世纪以来,印度的一些省份一直以来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就是买最珍贵的“沙图什”给女儿做嫁妆,越软越贵的沙图什披肩也是女性显赫地位的象征,一条质量较高的沙图什披肩在欧美市场可以卖到20000美金以上。
最新消息
2020年9月,青海格尔木市公安局发布通告,禁止一切社会团体或个人随意从格尔木前往玉树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非法穿越等活动。凡是出租车、私家车由格尔木载客前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一律必须先行前往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写在最后
影片的结尾虽然是如此沉重,但是这几行字也带给了我们希望
三、君子兰花君子兰花用啥土?
使用透气、排水性好的土壤最好,因为它是肉质根,极容易因透气性不好而烂根。可以使用腐叶土、松针土、河沙,这几种土都比较适合植株生长,相对来说也很松散,且含有较多养分,将腐叶土、松针土、河沙按照6:2:1的比例配置即可。配置君子兰的土壤透气度也要高一些,最好是含有腐殖质的土最好。如果说没有河砂,也可以换成炉灰渣,主要是为了加强土壤的透气排水性。为了有足够的营养维持植株生长,还可在配制的土壤中适当添加些底肥。
四、《可可西里》这个电影是怎么拍摄的?
为了写好这个回答,我从网上搜了搜。以下:
1. 影片概况。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都是陆川,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由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影片于2004年10月1号上映,上映后在国内外获得了众多大奖,影片的口碑也非常好,豆瓣评分达到了8.8分。
2.影片幕后真实故事。在1985年,可可西里这片高原区域生活着大约100万只野生藏羚羊,后来藏羚羊羊绒价格暴涨,吸引来很多不法分子来到可可西里滥杀滥捕野生藏羚羊,由此开始野生藏羚羊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生活在可可西里附近的藏族人和汉族人,自发组成了一支巡山队,由索南达杰任队长,这支志愿队伍在可可西里地区展开了反盗猎行动。在5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两任队长因此牺牲。
3.影片创作。导演陆川听说这个故事后,非常感动,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他想把发生在可可西里的感人故事搬到荧幕上,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里发生的一切,想要引发更多人去思考、关注和保护。为了编写剧本,他亲自来到了可可西里的巡山保护队,他和巡山人员一起进入无人区去巡逻,并且每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后,他才意识到这些巡山队员的生活和自己想象的相差很远,为了把剧本写好,他进行了反复修改,直到修改到第八遍时,他才决定开始拍摄这部影片。
4.影片拍摄。为了拍摄这部电影,陆川带领着100多人的剧组进入了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影片中30%的片段都是在无人区拍摄的。由于地处高原,很多剧组人员都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很多人开始头痛、头晕、呕吐、发热、缺氧和肺部感染,剧组的部分人员因为受不了这里的恶劣条件,连工资都不要,就逃跑了,到最后影片快要拍完时,整个剧组只还剩下60多人。
5.影片幕后花絮。由于影片是在高原拍摄,这对演员和摄影师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在拍摄期间由于高原反应,空气稀薄,经常会有人突然晕倒。
6.影片幕后花絮。为了追求最真实的影片效果,影片中的所有演员,只有3个人是专业演员,其它所有演员都是非专业的演员。
7.影片幕后花絮。影片中巡山队抓捕盗猎分子的戏,是在海拔4800米的楚玛尔河边拍摄的,为了拍摄在冰冷的河水中追赶盗猎分子的片段,演员需要跳入冰冷的河水中,这个桥段总共拍摄了5天,几位演员前后30多次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最后双腿都给冻麻了。
8.影片幕后花絮。影片开头的藏羚羊是真实拍摄的,为了拍摄这个片段剧组专门安排人观察等待藏羚羊出现,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有人用胶片拍摄藏羚羊。
9.影片幕后花絮。影片中巡山队员被流沙活埋的镜头也是真实拍摄的,剧组为了拍摄这场戏挖了9个大坑,并且真的把演员活埋到了沙土中,但是保证会在2分钟内将演员挖出来,对演员来说还是非常危险的。
《可可西里》这部电影,把发生在可可西里的感人故事,搬到了每个观众眼前,犹如亲眼所见,影片中的故事,引发了国内很多人对于可可西里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和人性的思考。
五、君子的典故
君子的典故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君子一词承载着道德高尚、品德优良的含义。君子的典故在中国文化中流传广泛,既反映了古人对君子的崇拜,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将介绍几个与君子相关的经典典故,让我们一起探究君子的精神境界。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儒家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有许多关于君子的描述,充分展现了君子的高尚品质。例如,曾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句话传达了君子应当在不同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有所戒备,做到心有所属,懂得适时克制。
另外,《论语》中还有孔子对君子的要求,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是在强调君子应当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而不是与他人攀比嫉妒。君子不会被人的优点所限制,而是不断修炼自己,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庄子》中的君子
除了《论语》,《庄子》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著作。在《庄子》中,我们同样能够找到关于君子的启示。其中,庄子提到了一个寓言故事,叫做“背负而臧否之”的典故。故事讲述了一位君子背负着秽物进入了凡人的庙宇,当众人都在批评他时,只有士人孟子明白了他的用意。庄子借此故事告诉我们,君子不仅要正直地行事,还应当宽容地对待别人的评判。
此外,在《庄子·逍遥游》一章中,庄子提到了君子的自由自在。他说:“身居闲适的环境,而内心依然能够自由自在,如逍遥游其中一样。”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当具备超脱尘俗的能力,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君子虽然生活在世俗之中,却能在内心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
其他典故中的君子
除了《论语》和《庄子》,中国古代文化中还存在许多其他典故,这些典故中也涉及了君子的品质和境界。例如,《史记》中的穆公问政、《战国策》中的荀子佩剑等等。
其中,《史记》中的穆公问政典故揭示了君子治国的智慧和谋略。穆公曾向儒士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儒士荀卿回答道:“聚敛百姓,使之有所偷窃;适人之所好,使之有所择。”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治国应当善于激励百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由选择,并在国家发展中充分施展才华。
而《战国策》中的荀子佩剑典故则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义务。荀子作为一名贤士,他的剑不是用来伤害他人,而是用来保卫国家和保护百姓。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君子应当具备保护他人的能力和意识,以及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担当。
君子精神的当代意义
君子的典故虽然源于古代,但其精神境界却具有普世的价值和当代意义。
首先,君子的品德追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君子以道德修养为重,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当今社会,道德的重要性被愈发凸显。君子的典故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底线、有良好品质的人,通过自我修炼和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君子的思想境界对于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和事物。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争夺利益而产生分歧和冲突,君子的典故提醒我们,应当守正修身,以包容、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君子的境界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自由与平静。君子能够保持内心的淡定与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在当今繁忙而纷杂的社会中,君子的境界给予我们反思和启示,帮助我们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结语
君子的典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并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君子的精神境界和品德追求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学习和追求的目标。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君子精神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着人们追求道德、追求卓越。
六、可可西里的海拔?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又一说是“美丽的少女”。它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拨4479米,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七、可可西里的说说?
“无人区”,一个冷酷的概念。可可西里常年大风,年均气温低于-4℃度,是人类不敢涉足的生命禁区。正因如此,这块自然净土的原始状态才得以保留,才成就了这里野生动物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八、可可西里的作品?
可可西里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小说作家,可可西里的全部小说主要作品有《原来爱情不说谎》,《爱你入骨,刻你心脏》,《痛失所爱》。
代表作《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王的盛宴》《九层妖塔》《我们诞生在中国》《孩童和荣耀》。
可可西里,在蔷薇言情小说网,飞卢小说网,晋江文学城,发布过时空,耽美,古代类型网络小说;主要代表作有《岁月静好》,《特警力量之终极兵王》,《我的阴阳人哥哥》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九、可可西里的旧称?
可可西里”在蒙语中意为“青色的山梁”“美丽的少女”,而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可可西里一般指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十、君子行为准则有哪些,有哪些描述君子的话?
1、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
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3、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4、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
6、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
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9、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饱足,不求住得安逸,勤于做事而言谈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