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西部绿化发展状况如何?
总的来说,我国西部植被覆盖率低,但发展态势良好,绿化面积正逐年扩大。当然,绿化面积的增加不是自然结果,而是我国生态工程项目开展所带来的,其中就包括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幸福家园——西部绿化活动””
———————————————————————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新疆、西藏、云南等多个省级行政区,土地面积达600余平方公里。这广袤的大地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已饱受土地荒漠化困扰,严重地威胁了当地生态系统平衡与周边人民的生活发展。
受大陆性气候和地区居民国都开垦放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西部地区的沙土面积每年正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植被数量大幅减少。对此,中国绿色基金会开展了“西部绿化行动”,旨在恢复西部生态,助力地方脱贫。
“幸福家园-西部绿化行动”生态扶贫公益项目是一项将维护生态环境与扶贫完美结合的生态扶贫公益项目,贯彻落实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为打赢2020脱贫攻坚的决胜之战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幸福家园-西部绿化行动”生态扶贫公益项目,采用生态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以“公益组织+政府部门+贫困家庭+农林公司”四位一体的新型生态扶贫公益模式,在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劳动脱贫、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生态保护与消除贫困建设活动。种植生态经济林,帮助项目区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妇女,通过参与生态经济林种植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改善当地恶劣生态环境和实现家庭可持续发展。同时起到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提升中国绿化基金会的知名度,增强其影响力与号召力,带动更多公众加入公益活动,提升国人绿色环保意识。
二、我国西部地区?
根据我国官方定义的西部地区,其包括了12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陕西、宁夏、西藏、内蒙古、新疆。划分的界定线是按照地区之间的人文地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进行的,西部地区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70%。
我国西部地区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12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
我国西部地区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截至2018年底,土地面积678.158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0.6%;人口为3.79558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2%。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重庆市是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唯一超过全国水平的一级行政区,达75828元,位列全国一级行政区第九位。其次除开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以外,西部绝大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四川盆地的成都市、重庆市均位列全国十强城市,关中平原的西安市位列前二十。
三、我国最西部的省是哪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帕米尔高原地跨中国新疆西南部。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帕米尔高原,73°E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附近。
四、我国西部城市有哪些?
重庆市:重庆市永川市江津市合川市南川市万州区奉节县 四川省:成都市乐山市雅安市广安市南充市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广元市德阳市攀枝花江油市达州市阆中市西昌市华蓥市资阳市绵阳市眉山市广汉市彭州市都江堰遂宁市简阳市绵竹市崇州市万源市巴中市什邡市邛崃市峨眉山 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遵义市都匀市凯里市毕节市兴义市清镇市铜仁市赤水市仁怀市福泉市六盘水 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榆林市宝鸡市铜川市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延安市韩城市兴平市华阴市 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市曲靖市个旧市景洪市安宁市楚雄市宣威市昭通市保山市开远市思茅市潞西市瑞丽市丽江市临沧市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白银市武威市金昌市平凉市张掖市嘉峪关玉门市酒泉市临夏市合作市敦煌市定西市陇南市庆阳市 青海省:西宁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固原市青铜峡市石嘴山市 中卫市吴忠市灵武市 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石河子市喀什市阿克苏市库尔勒伊宁市哈密市昌吉市奎屯市米泉市和田市阿勒泰吐鲁番阿图什博乐市阜康市乌苏市塔城市阿拉尔图木舒克市克拉玛依市五家渠 巴音郭楞州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临河市鄂尔多斯巴彦淖尔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林芝区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固原市青铜峡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吴忠市灵武市固原市
五、我国西部有哪些城市?
中国的西部城市有成都、昆明、贵阳、拉萨。
成都,四川省的省会城市。风景优美适合居住、旅游。
昆明:云南省的省会。自然资源丰富,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贵阳:贵州省的省会城市。风景优美,相对原始,没有被过分的开发。空气新鲜,适合隐居。
拉萨:西藏的省会,是一个有信仰的地方。
六、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省份是?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七、玉门关是我国西部地区吗?
是的。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八、我国西部地区是怎么样的?
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十个省市区,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7%。其南北跨越28个纬度,东西横贯37个经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自然条件丰富多彩,纷繁复杂。“三原四盆”是其基本地势特征——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占据西部的大部分,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盆地位居其中;“一高一干一季”构成了西部的三类自然区,既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局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区,呈现出各自的自然特点。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我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意义的西部 从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时代,无论西北还是西南,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往。从西汉起,西部已进入中国历史的视野。唐代,西部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贵高原、北方草原、辽阔的西域,甚至沿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汉唐两朝众多的公主远嫁乌孙、吐谷浑、契丹、突厥、回纥、南诏等地和亲,使神奇的西部文化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深。 在漫长的历史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邦国性质的地方政权或酋长性质的土司政权,如西夏、吐谷浑、大理、“西域三十六国”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特殊性,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同时,形成了众多的民族。几千年来,经过不断地迁徙、分化、融合、发展,作为独立的族群,许多原生民族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我们从今天众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些民族大多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显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区。在西部,除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其余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区域,以青海省为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在云南省生活着25个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西部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于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对明显的个性或风格。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西域文化显出东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是一种广义的文化集合体。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征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西部文化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历史上有三条重要通道贯穿西部,将西部向东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向西同更加广阔的地域沟通。一条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条是穿过西南云贵高原并经青藏高原通往尼泊尔、印度甚至更远方的茶马古道。这三大道路除了带来了贸易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更传播了文化。中原汉文化源源不断传入西部,古欧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等等也纷纷汇集这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西部的发展就是由此而来,其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活态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芜废弃的迹址,而是数万人生息的家园;流传千年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依旧在藏族民间传颂;古老的歌舞、服饰仍在质朴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扩张并没有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代传承,绽放异彩。西部文化所表现出的活形态,或者是原生态的特点,具有浓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文化发展状态。另外,西部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财富,也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进程 如前所述,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郁,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态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开发潜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走出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由于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对文化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树立文化经济的新理念,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纳入全国、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贵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使丰富的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传播出去,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创新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须在文化建设中引入产业机制,实现文化的自我积累和长期稳定发展。要注重抓好总体规划,按照不同文化类别制定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地区间合作规划,要从不同的类型着眼,打破省际界限,根据各民族的特点,以“大文化圈”为前提,按照产业的要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理顺政府与产业的关系,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要鼓励、支持各类文化团体和个人拓展文化市场;要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结构调整步伐,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有紧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机制创新上有新思维、新办法、新措施。 三、规划项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就必须选准项目,确定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点、价值、优势及发展前景,以创新的精神,搞好项目规划,找准发展民族文化的切入点,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重复和类同,集中精力开发优势项目,创造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经过挖掘和加工,显示出文化品位和价值,只有把文化资源打造成品牌,将民族文化推向市场,民族文化产业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断创新品牌,不断提高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大投入。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资金投入上需要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两个积极性。(社会资本包括个体、民营资本及外资)。西部地区必须改革投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营水平,探索建立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投资体制。既要从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又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应将政府的投入重点放在对民族文化产业前期发展的扶持上来,提供并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和环境。社会资本的利用要坚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运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的进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投入文化产业。 六、优化环境。优化环境是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这种环境的优化既有硬环境的要求,也有软环境的要求。要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办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务)的方向转移,不断强化服务手段,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要致力于依法管理文化,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规及政策;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传统观念,真正把文化作为产业来认识、来发展;要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保持稳定、和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要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目光不仅要投向国际市场,还应注重国内及港澳台地区。在交流的内容上要力争体现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运用传统的方法,如演出、展览、文化活动等,又要创新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网络、影像等现代手段。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灵活的方法,在国际和国内充分展示中国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10+2+2"是西部地区的最新定义.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新中国成立5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 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西部不仅有许多历史文化,还有美丽的大草原,今年也因为这些可爱的景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世界称赞,获得不少的荣誉。西部开发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
九、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什么基地?
西部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陕西、内蒙煤炭丰富,尤其是山西的原煤储量惊人的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内蒙古的稀土储量惊人的占全世家稀土储量的70%。
新疆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天燃气和石油,准噶尔盆地有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有丰富的钾盐,能够全世界人口用2000余年。
十、位于我国最西部的国门是哪里?
满洲里国门是位于满市西部中俄边境处我方一侧,是一栋乳白色的建筑,满洲里国门堪称“中国国门之最”,因为世界比较久远了,从清末一直延续到现在,主要以旅游业和进出口贸易为主,融合了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国门庄严肃穆,在国门的正中间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而上面金色的国徽是那样的耀眼夺目,国门的下方会有铁路通过,满洲里作为共和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建设。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