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写白鹭的 观后感?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6-27 03:43   点击:231  编辑:admin   手机版

《白鹭》观后感:《白鹭》:鸟儿飞过虚空

赋予一个地方一种抒情的现实,乃是比发现或者是开发某个已被创造的地方更具想象力也更慷慨的行为。——布罗茨基《涛声》

对于读者来说,“诗和远方”似乎是互为表里的向往。而“圣卢西亚”这个国家名,可能就是诗集《白鹭》呈现的第一个陌生的“远方”。这样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加勒比海岛国,诞生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一位是1979年以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为研究方向的经济学奖得主威廉•阿瑟•刘易斯,而另一位则是这本《白鹭》的作者德里克•沃尔科特。1992年,沃尔科特斩获诺贝尔文学奖。

《白鹭》是诗人的封笔之作,完成于2010年,他八十岁之时,次年便斩获了艾略特奖。沃尔克特的诗作是格律体诗的典范,而作为一种对写作技巧要求较高的诗体,思想的灵动,在格律诗体中是要借助技巧的娴熟,才能得到驾轻就熟的呈现的。正是因为做到了这样,沃尔科特的《白鹭》,收到了“动人的,技术上无懈可击的作品”、“会成为衡量其他诗歌作品的准绳”这样的评价。他的创作是一座丰碑,而这“完美之作”,既是诗人自己亲手降下的帷幕,却又让后来者看到铸就“无可挑剔”的可能。

来自加勒比海上的无名小岛,四处漂泊求学谋生探寻思想的延伸,最终的归所却也一定是要回到最开始的地方。因而沃尔科特的诗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地方性”特色。但这些融进骨子里的东西,注定的是开始和结局——更普世的、开阔的视野,成全了一条浪漫而伟大的归途:

细察时间的光,看它能有多久让

清晨的影子拉长在草地上

潜行的白鹭扭着它们的脖子吞咽食物

这时你,不是它们,或你和它们已消失;

鹦鹉在日出时咔哒咔哒地发动它们的船只

四月点燃非洲的紫罗兰

面对鼓声阵阵的世界,你疲倦的眼睛突然潮湿

在两个模糊的镜头后面,日升,日落,

糖尿病在静静地肆虐。

接受这一切,用冷静的判决

用雕塑般的词语镶嵌每个诗节;

学习闪光的草地不设任何篱笆

以免白鹭被刺伤,在夜间呻吟不止。

(《白鹭》组诗其一)

空间与时间的延展铺张,终究是文艺作品热衷探讨的最终主题。因二者的有限,人们贪婪且恐慌,但无畏而睿智的诗人在每一行诗里,都在描摹永恒的模样。倘使人们相信,诗人的抒情与命名,是这世间最好的礼物,那么人世间,其实并不会有更多的惶惑:

一只忧郁的白鹭或苍鹭;说不出的话总是

伴随着我们,像欧迈俄斯,第三个同伴

什么得到他,他爱雪,什么就会让它呈现,

这只鸟泛出一种幽灵似的白光。

此刻正值中午或傍晚,在草地上

白鹭一起静静地向高处飞翔,

或者航向海绿色的草地,如同一场划船比赛,

它们是天使般的灵魂,像约瑟夫的灵魂一样。

(《白鹭》组诗其八)

如果读小说,是看到生活的另外可能,那么读诗,其实是让命运的唯一得到展现。唯一是什么?“相爱或是死亡”(W.H奥登),仅此而已。当白鹭飞过天空,看清的,是星点状的村落与人。喜怒哀乐,聚散离合,其实并无分别。

鸟儿飞过虚空,指名了新的世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