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利尼西亚迁徙历史
世界三大人种都是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距今四五万年前开始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三大人种内部分化为众多支系以外,同时在三大人种之间还形成了一些混合类型。大体说来,在蒙古人种和欧罗人种之间形成了乌拉尔类型和中亚类型;在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形成了阿伊努类型和波利尼西亚类型;在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这间形成了南印度的达罗毗类型和东北非的埃塞俄比亚类型。以上都是在古代形成的混合人种类型。近代,在南北美洲、大洋洲、南非以及其他地区,还形成了为数众多、种族成分更为复杂的混血民族。随着现代社会各族人民交往的增多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种族混合的过程还会进一步加强。
据考证,黄种人(蒙古人种)的发祥地可能是在蒙古高原。正是由于大漠南北的风沙和气候,使之形成这一人种的典型特征:眼裂很小,有内眦褶。随着人口的增殖,蒙古人种不断向外迁徙: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形成为印第安人支系;进入北极圈的,形成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支系;留在亚洲北部的是北亚支系,肤色一般较浅,脸庞较大,嘴唇较薄;往南迁到长江以南、直到东南亚地区的是南亚支系,肤色较深、脸庞较小、嘴唇较厚、鼻翼较宽,部分混有尼格罗人种的特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的是东亚支系,体质特征介于南亚支系和北亚支系之间。
白种人(欧罗巴人种)最初起源于北非、西亚和南欧,后来随着冰川后撤,逐渐向北推进便形成了南、北两个支系。北支在北欧光照较弱、气候寒冷的条件下,肤色较浅、眼睛为灰色或浅蓝色、头发为淡黄或金黄色;而在北非、西亚和南欧的南支则肤较深,眼睛和头发多半为黑色;在南北两支之间是中欧支系,肤色、发色、眼色介于两者之间,大体上呈褐色。
黑种人(尼格罗人种)分为东、西两支。西支起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又可细分为苏丹、班图、尼罗特、俾格米和科伊桑等支系。东支称为澳大利亚人种,最初形成于亚洲南部,尔后在迁徙过程中分化为澳大利亚本支,巴布亚和美拉尼西亚分支,南亚、东南亚的维达和尼格利陀分支。
二、波利尼西亚是哪个国家
法属波利尼西亚属于大洋洲,为法国属地
位于太平洋的东南部。西与库克群岛隔海相望,西北临莱恩群岛。由社会群岛、土阿莫土群岛、 甘比尔群岛、土布艾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等共有118个岛屿组成,位于社会群岛的塔希提岛最大。
1880年,塔希提岛沦为法国殖民地。
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57年正式命名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由总督管理,领地议会和政府委员会协助其工作。
1977年开始实行地区自治,1984年实行内部自治,但法国仍掌管外交、国防、财政和司法权
三、波利尼西亚神话人物
波利尼西亚人是大洋洲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个民族集团,包括毛利人、萨摩亚人、汤加人、图瓦卢人、夏威夷人、塔希提人、托克劳人、库克岛人、瓦利斯人、纽埃人、复活节岛人等10多个支系,约有四百万人(2015年)。使用多种语言和方言,彼此差别不大,同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
四、波利尼西亚是什么人种
来自亚洲,研究表明波利尼西亚人基因源自亚洲,与高加索人种没有遗传关系,但体质上具有伪高加索特征,纯属自身进化的结果。
国际人类学界所定义的的人种划分法(最新版本),结合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一致认为波利尼西亚人归属太平洋蒙古人种。波利尼西亚人的骨形成细胞、成骨细胞,增殖速度比欧洲人快,由于这两者的遗传基因不同,波利尼西亚人的骨骼比欧洲人更为强壮。
五、波利尼西亚历史 知乎
+689(00689)
六、波利尼西亚历史多少年
波利尼西亚,是中太平洋的岛群。意为“多岛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180°经线以东,南纬30°至北纬30°之间。由一大群超过1,000个以上的岛屿所组成,陆地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岛屿零星分布,人烟稀疏。波利尼西亚是台风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