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部大开发的感人事迹有哪些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8-14 05:25   点击:23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西部大开发的感人事迹有哪些

 【落实科学发展观---西部大开发】青海:盐湖引水的故事

盐湖、石油和天然气使青海柴达木盆地成为资源的“聚宝盆”,今天手捧“聚宝盆”的柴达木人,不仅重视开采资源,而且还懂得了补养资源的重要性。

记者现场: 这里是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河,千百年来河水一直是沿着过去这条河道流向不毛之地的盆地深处,但是从去年开始,宝贵的河水不再白白流走,而是沿着这条新修的引水渠,进入察尔汗盐湖矿区。

自从这条引水渠建成后,负责引水工程的王兴富每周都要跑60多公里,来闸口查看淡水补给情况。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高级工程师 王兴富:才620万方(立方米)的补水量,离需求量还差一半,看来还得想办法。

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可开采钾镁盐矿。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从盐湖中抽取卤水,经过蒸发提纯后生产钾肥。几年前, 盐湖集团的技术人员在靠近河流的矿区,发现淡水竟然把以往无法开采的固体钾矿溶解成了卤水。据此推算,如果给整个矿区引入淡水的话,就能把盐湖大部分固体钾矿开采出来,这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盐湖!然而即使把最近的格尔木河引进矿区,整个投资下来也要一亿多元。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安平绥:对这个问题我们意见也是不很一致的。因为我们认为现在依靠液体矿仍然能过几十年的小康日子,现在是否有必要用今天的投资来解决未来几十年的问题?

就在盐湖集团犹豫不决时,技术部门根据整个矿区的卤水动态监测数据发现,有的采矿点由于卤水下降过快,盐层中的液体钾矿反而凝结成无法开采的固体状态!眼看着能够开采的资源就要白白丢掉,盐湖人不再忧郁,一致赞成上马引水工程。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安平绥:如果(早一点)把这部分不可开发的固体钾矿资源开发出来,我们就能够满足国内钾肥需求的三分之一,大大减少进口量。

2004年初,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察尔汗盐湖一期引水工程顺利建成投入使用,格尔木河延着100多公里的水渠进入察尔汉盐湖矿区,通过三个地表湖和人工渗水渠进入地下。根据淡水采补平衡工程效果评估,盐湖的东采区原本只能采出800万吨钾肥,现在已经采出了600万吨,卤水储量却仍然没有明显减少。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王兴富:可以说成倍延长了采区的服务年限,主要就是靠这个湖水补给了采区,溶解了固体钾矿。

二、汶川的感人故事

在一所学校的救援现场,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中间被架着的就是那位可爱的战士

三、西部大开发中感人的故事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