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现了南极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是谁最早发现南极洲?众说纷坛。英国人说是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于1774年1月把船驶到了南纬71°10'海域,俄国人说是俄罗斯航海家别林斯高晋率领的探险队1820年1月16日发现了南极大陆,挪威人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于1895年登上罗斯海人口处的岬角。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南极洲是一个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其中内陆高原的平均海拔为700米。不过南极洲的高度主要靠冰支撑,如果剥去上层冰的伪装,大陆的平均海拔仅高410米。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陆。南极洲年平均气温为-25℃,4月到10月寒冷的半年冬天,气温降到-60℃以下。1960年8月24日,苏联的南极东方站在沃斯托克测到过-88.3℃的气温。1967年初,挪威在南极点附近记录的最低气温为-94.5℃。南极洲是世界上冰最多的大陆。南极洲98%的土地被冰雪所覆盖,冰的平均厚度为1880米(包括陆缘冰为1720米)。大陆内储藏的冰为2400万立方公里(包括陆缘冰),占世界总冰量的89%。南极洲的兰伯特冰川是世界上最长的冰川。这条冰川是1956年至1957年由一批澳大利亚飞行员发现的。宽64公里,连同上游部分的梅勒冰川至少有402公里长,再加上费希尔冰川,兰伯特冰川总长约514公里。南极洲海域是世界上冰山最多的海域。南极洲海域约有22万个冰山,约为北冰洋水域冰山数量的5倍,其中包括1956年美国人观测到的长333公里、宽96公里的罕见大冰山。南极海域冰山分布的总面积为3400万平方公里,其体积约为1.8万立方公里。南极洲是世界上淡水贮量最多的大陆,约占世界淡水总量的72%。如果南极的冰雪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面升高55米,所以南极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仓库。南极洲是世界上风暴最强烈、最频繁的大陆。南极洲的平均风速达每秒17-18米,苏联的和平站曾记录到每秒50米的风速。法国的一个南极观测站还记录到每秒100米的瞬时风速,该强风大约为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在世界上测到的最大风速。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中部的年平均降水量仅5毫米,而极点附近的年平均降水量竟少到3毫米。南极洲是世界上最荒芜的大陆。南极大陆上仅见几种苔藓、藻类和显花植物。直到70年代末,科学家在南极大陆上除发现一种没有翅膀的小红苍蝇外,尚未发现其他陆地动物。至于沿海栖息的动物,主要有海象、海狮、海豹、企鹅等。南极洲沿海是世界上产磷虾最多的海域。南极磷虾估计年产量有几亿吨到50亿吨,如果每年捕1.5亿吨,也比全世界的年捕鱼总量还多1倍以上。鲜磷虾除80%的水分外,含有12%的蛋白质,3%的脂肪,其他营养价值高于牛肉、对虾及一般鱼类。第一个独闯南极洲的人是挪威律师埃林·卡盖。1993年11月17日,29岁的卡盖从南极洲伦那讷冰架上的伯克纳岛出发,白天拖着装满生活用品的120公斤重的雪撬,以每天平均27公里的速度滑雪行进,晚上在-40℃的帐篷中就寝。他经过50天的艰苦跋涉,独自走了1310公里。第一个潜到南极海底的中国人是刘宝珠。1985年1月28日上午9时许,我国在南极洲海域进行首次考察性潜水作业的潜水长刘宝珠,身携100多斤重潜水装置,潜入乔治岛民防湾海底。20分钟后,37岁的刘宝珠从56米深的海底安全浮出水面。谁最早发现了南极洲呢?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像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那样获得举世一致的公认,围绕最早发现南极洲的荣誉的笔墨官司,至今没有结束,甚至永远不会结束。看起来这是地理发现史上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但是透过这科学史上的争论,不难看出,某些国家实际上不加掩饰地流露出对南极洲这块土地的领土要求。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小心翼翼地加以回避的敏感问题。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的南极探险
1910年,斯科特从英国出发,重返南极,他这次的目标是要到达南地极。但他发现这次他有一个竞争者:罗阿尔德·阿蒙森。斯科特的五人探险队于1912年1月17日到达南极,但发现阿蒙森比他们早到了一个月。在返回南极洲边缘的路途上,他们遭遇极强的寒冷低温(自1960年代在南极洲大陆内部有气温记录以来,只有一次气温降到过斯科特曾遇到的程度),五人先后遇难。斯科特及另外两人死时,距离最近的补给站仅有20公里,尸体连同日记在六个月后才被发现,他们死时还带着十多公斤的岩石标本。他被英国国王追封为骑士。
今天位岁庆于南极地区的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以他和他的竞争者命名的。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培型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不久,庞廷和一部分队员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极挺进。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只带4位同伴前行,他们是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他们深感失望,踏上了归途。埃文斯因神经失常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主动要求出去走一圈,在这种环境下,出去只会走向死亡。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但1912年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200多千米处。
人们知晓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详情,因为他的日记记到了最后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寻队发现了这本日记,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体。与斯科特同行的还有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埃德加·埃文斯和劳伦斯·奥茨。他们全部遇难。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3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极冰下的深处。奥茨的尸体始终未被找到。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寻找路径是一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手指头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乎中握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说,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今天出发以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我们马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午饭时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懒,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
2月26日,星期日
夜间,冷极了。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斯科特给妻子凯瑟琳的最后一封信分几天写成,记录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这位探险家在信的开头写道,他和队友“身体很好,充满活力”。随后,他告诉妻子,“亲爱的,这里只有零下70多华氏度,极其寒冷。我几乎无法写字。除了避寒的帐篷,我们一无所有……你知道我很爱你,但是现在最糟糕的是我无法再看见你——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对”。
随着处境恶化,斯科特更加绝望,他在信中劝妻子改嫁:“如果有合适的男人和你共同面对困难,你应该走出悲伤,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他也告诉妻子,面对死亡,他没有任何遗憾和后悔,“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斯科特非常挂念当时仅3岁的儿子彼得,他写道:“可能我无法成为一个好丈夫,但我将是你们美好的回忆。当然,不要为我的死亡感到羞耻,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个好的出身,他会感到自豪。”他还嘱咐妻子要培养彼得,让他热爱自然,喜欢户外活动。
这封遗书写于1912年3月,收信人是“我的遗孀”。1913年,人们在斯科特遗体旁发现了它。
斯科特的祖母达斯拉·斯科特说,遗书表明斯科特身处绝境时仍充满勇气和斗志,“看着这些字迹,你无法相信它们是在遥远的南极,在严寒中写下的。我热泪盈眶”。
这封遗书连同斯科特在探险途中所写的其余300多封信件,已经由斯科特的儿子,已故爵士彼得·斯科特的夫人捐赠给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
研究所所长朱莉安·多德斯韦尔说:“我们非常感激斯科特家族;要不是他们慷慨捐赠,斯科特临终前最心酸的家书很容易就会流落到私人收藏家手中。”
(摘自张亚雄编著的“世界著名探险家名录”)
他给他的朋友写信。他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但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无比的自豪,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一个称得上儿子的人而感到欢欣鼓舞。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临死时还对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这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强、灵魂的贞操而没有说出口的话。他在给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一生中,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示过,您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您有许多可以给我,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您。”
他最后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争取英国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却无个人的过错。他一一列举了使他遭到失败的种种意外事件,同时用那种死者特有的无比悲怆的声音,恳切地呼吁所有的英国人不要抛弃他的遗属。他最后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运。他写的最后一句话讲的不是关于自己的死,而是关于活着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页空白的信纸。
(摘自《夺取南极的斗争》,舒昌善译) 新华网2001年9月14日电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的一位科学家日前推出一本新书。这本新书提出的观点是,近90年前英国人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进行的南极探险活动之所以失败,罪魁祸首并不是斯科特决策的失误,而是变幻无常的寒冷天气。
以前的评论总是说,是斯科特的决策失误导致他和他的4位队友用雪橇拉着设备,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公里之后,最终走上黄泉路。但是在新书《最寒冷的三月》中,作者苏珊·所罗门说,1911~1912年的冬天,长达几周最低温度为-37°C的天气要比往常的天气寒冷得多,正是这严寒的天气打乱了斯科特经过周密研究的探险计划。
身为大气研究化学家的所罗门分析了寒冷天气对斯科特一行人的设备所产生的影响,并检查了她从世界各地找到的书籍和日记对当时的天气状况的记载。所罗门本人1999年因发现南极洲上空臭氧层减少的原因而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她在首次前往南极洲进行臭氧层研究之前,就开始阅读斯科特和他的队友写下的日记。
所罗门把这些信息与南极洲自动气象站过去17年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其中一些数据收集的地点距斯科特的探险路线仅几公里。自动气象站显示的数据表明,这些年里,只有1988年的气温下降到了和斯科特前往南极探险时一样低的温度,而且持续的时间一样长。所罗门对斯科特一行采取的正确决策和失误之处进行了客观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这并不是在为他(斯科特)贴金”。
所罗门说,斯科特一行在研究了规模较小的探险活动和历史记录的基础上,估计到了南极洲的天气会十分糟糕。
他们因此计划在雪橇上使用帆来增速,以便能够“一路飞奔回家”。所罗门称,这个计划很不错。在斯科特南极之行的几周前,由罗阿尔·阿蒙森率领的挪威探险队已登上南极大陆,他们用的是狗拉雪橇;而斯科特一行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斯科特一行人在抵达南极后,才意识到他们为此行要付出的代价。
在返程中,斯科特和他的两名队友在距大本营只有275公里的地方倒下了,而另外两名队友也在此前“先行一步”了。
然而,《纽约时报》登载的有关所罗门研究结果的文章引发了读者的来信,该报后来发表了其中几封。信中指出,阿蒙森和他的队友面临的是同样寒冷的天气,他们成功的原因只不过是准备更加充分,因而成为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人。
他们此次 去南极极点被称为伟大的悲剧他们的精神很伟大他们充分表现出一名敢于为人类献身的英雄的精神与对事业的执著和伟大的集体主义.
95年前,英国海军上校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带领探险队向南极点发起挑战。遗憾的是,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壮志,并在返回途中因供给不足在饥寒交迫中全军覆没。95年后,剑桥大学首次向世人公开了斯科特在走向死亡前写给家人的书信,以纪念这位英国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