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星星的古诗句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诗句全文如下: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秋夕》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诗句全文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翻译】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夜宿山寺》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诗句全文如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嫦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诗句全文如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
云母屏风透出残烛幽深的光影,银河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小星》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中,其诗句全文如下: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诗句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唐朝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观沧海》第六句,其诗句全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猜拳口令谁可以给点?学学
0、 古今都称“宝”,即“元宝”。元宝初为钱币名,因唐时“开元通宝”被人误读为“开通元宝”而得名。我们通常所说的元宝是马蹄形的金银锭。中国人主张财不外露,故划拳行令时,握一大拳头,将财宝死死搂住,日呼“宝不出、宝不露”或呼“元宝一对”。
一、有呼“一心”和“一定恭喜”的。杜甫《高都护骆马行》有“与人一心成大功”句,表同心;《古诗十九首》有“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表专心。精拳时,用来表示同心者饮,诚意者敬。
二、北方人呼词“二”皆以“二郎担山”为多,意是二郎神杨俄担山压日,来自劈山救母的传说。而南方则呼“两家好”、“哥俩好”更为盛行。
三、划拳时呼“三星高照”、“三元及第”以及“三状元”的为多。所谓“三星高照”:一为福星,即天官,天官赐福春也;二为禄星,管人间钱财;三为南极老寿星。被三星高照者,福禄寿皆至。“三元”即古时读书人会考,乡试头名为解元,会试头名为会元,殿试头名为状元,合称“三元”。殿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亦称“三元”。有些地方也有呼“三洋开泰”的。
四、有“四喜”、“四季发财”和“四美”等呼词。“四喜’卿“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这四件事历来被看作人生得意之喜事。“四美”则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南朝诗人谢灵运语)。“四季发财”更是明言美词祝你好运。
五、五的呼词更多,有“五魁”、“五魁首”、“五子登科”和“五福”等。五魁就是古时学子苦读《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典著作,祝人在科举场中夺得魁首,求取功名。“五子登科”是指五代窦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仪、忏、侃、侢、僖相继名列高第。“五福”在《尚书*洪范》中说“人有五福,要格外珍惜”: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发扬美德百福至),五日考终命(行善而命善终)。
六、有“六六大顺”、“六顺”等。《左传》上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七、猜拳中拨呼“七巧”。这是指夏历七月初七夜,天上银河灿灿,牛郎织女相会。人间妇女或对月穿针,或呈会品、献女红,以争奇斗巧,各自心中祝祷取胜,并希望天上织女暗中相助,故称“七巧”(又写作“乞巧”)。
八、多呼“八马双杯”和“八仙庆寿”。“八马”就是周穆王有八匹骏马。穆王是个喜远游的天子,常驾八骏到处游玩。相传他驾此八匹马至昆仑山与西天王母娘娘相会,两人在瑶池上待酒唱合。呼“八马双杯”时,输者要饮酒双杯。八仙事迹,在古书《八仙庆寿》、《西游记》等皆有记载。还有《饮中八仙歌提杜甫所述的贺知章、李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这八仙皆是唐时嗜酒豪放的诗坛名人。有些地方也有呼“八仙过海”的。
九、又称“久长”(酒常).《史记》:“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酒友借此表人常聚,酒不尽.
十、清乾隆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备。于是自称“十全老人”。划拳时多呼“十全齐到”或“全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