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怎么样才能去南极或北极啊?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5-13 20:40   点击: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怎么样才能去南极或北极啊?

跟随旅游团

2017年,国际南极旅游组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IAATO)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7年南极季到访南极的全球游客达44367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数量大约5300人次,占全部南极游客的12%,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南手和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

除了观景探险,南极旅游更是一次环保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文化之旅。通过亲身体验,人们能租誉够真实地体验极端的气候、接近地球独特物种,追寻百年前人类探险英雄的足迹。

南极旅游始自20世纪60年代前后,目前,南极游客数量已由每年几百人增长至5万多人。

环保是南极旅游的第一要事。南极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甚至一粒外来种子都可能给南极带来颠覆性破坏,威胁物种格局。开展安全的、对环境负责任的南极旅游成为人类的发展共识。

南极旅游已纳人南极条约框架进行管理,并成为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重点议题。

登陆南极时,下船前船方会对游客不断重申环保要求。例如,游客必须穿船方提供的高筒靴,并要将靴子浸泡在消毒水池后才能上岛;船方会认真检查游客衣服,用吸尘器将可能携带的种子或者碎屑物品吸干净,确保其不会遗落在南极;游客观赏企鹅时,必须与企鹅保持5米距离

安全是另一重要议题。保障旅游安全,旅游公司要负责,也需要游客配合。目前,IAATO根据极地经验和实时气象条件进行游览路线规划,但南极大陆气候严酷、气象变化莫测,为行程带来一些风险和变数。

一般来说,游客从阿根廷乌斯怀亚上船后,参加的第一个集体活动就是紧急撤离的逃生演习。抵达南极后,须严格遵守规则,跟着领队走相应规划的安全路线。如遇到极端天气被迫放弃行程,也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配合。

旅游对南极科研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南极科考的窗口期和南极旅游的窗口期均在南极夏季,为方便中国游客游览,长城站专门划出规定路线作为参观地带,夏季长城站最多一天可接待_至三批中国游客,每批一两百人。

“在不影响正常科考的情况下,科考站会尽量满足游客参观的心愿,但科考站毕竟不是旅游设施,如果有额外的、过多的接待任务,会分散科考人员的精力,希望中国游客能够理解。”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陈丹红副巡视员说,一些国内旅游公司将参观中国的长城科考站作为南极旅游的卖点,以此调高价格,对游客产生了一些误导。

目前对弊薯段南极旅游的约束,主要来自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的有关措施和决议,以及以IAATO为首的行业自律。但美国、俄罗斯、挪威、法国等国已通过国内立法对本国包括旅游在内的南极活动实施管理,对本国公民南极活动的合规环保进行约束。我国也已建立了南极考察活动管理体系,为开展南极旅游等活动的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

自然资源部已经开放了南极旅游项目,那么大家以后会去南极旅游吗?

当然是会的,南极开放了旅游项目如果不去玩那么他又是为什么要开放呢,不是没有意思了吗?按照指南,拟申请赴南极长城站开展旅游的企业,可以在每年9月15日至9月30日期间的工作日,向自然资源部政务大厅现场递交中文版书面材料。申请企业要以单位名义正式发函,提出访问长城站申请,并按照船舶航线和登岸计划,提交中英文环评;做出安全、环保责任自负的书面承诺;此外,还需要提交承租船舶获得相关国家管理部门批准开展极地旅游活动的许可、旅游企业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以及旅游企业与承租船舶的南极船期合同。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董跃表示:“在此之前,围绕着长城站的管理以及我国公民赴南极开展旅游活动,实际上已经有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文件来加以规范,这一次让相关规范更加落地、更加具有实效化。”1985年2月15日,长城站建设完成。长城站落成十个月后,在第13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上,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

董跃指出,在南极履行环保义务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遵循‘严格的环保义务’原则,严格地保护南极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在《南极条约》有相关的规则,企业要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

除了环保外,企业组织到南极进行旅游活动还必须要遵守“自给自足原则”。董跃说:“因为南极的环境非常恶劣,也没有固定的人类社区。除了国家组织的活动之外,如果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到南极开展活动,必须要自己承担相关的开展活动和后勤保障的必要费用。而且特别重要的一点,芦正消就是要承担相关的保障自身安全(的费用),这些是要事先谋划好的。”

不过,通过申请这些准备都做好后,到了长城站也并不是就能随便游览了。申请通过的企业可以和长城站取得联系,在严格遵守《访问中国南极长城站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安排具体旅游访问事宜。按照申请指南,长城站1号栋作为南极历史遗址和纪念物,是对外开放的。长城站其他建筑不对外开放。站区内开放区域西至1号栋,东至码头和登陆点,南至拒马河,北至站区贼鸥湖,开放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旅游者应按照考察站要求在规定区域和指定路线内活动。因工作需要,董跃也曾去过南极,并到访过长城站。他表示:“这陪知个指南很好地厘清了游客和正常科考秩序中间的界限,因此,现在虽然开放的区域只是我们站区很小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根据考察的需要,再结合教育的功能要求,更好地安排南极活动,这实际上清改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人开展了南极旅游。1966年,阿根廷有40名游客访问南极,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由于获利丰厚,一时间,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旅游公司,都纷纷租船开展南极旅游活动。2014年初,大批游客参观南极长城站曾一度引发争议。当时的新闻报道称,当年春节期间,一个上百人组成的旅游团前往长城站参观。面对忽然来访的游客,当时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条件允许,还是安排专人接待,但科考站的食品、饮水、油料,都是以站内队员的需求配置的,经不起非考察项目的消耗,并且一旦游客身体出现问题,以科考站有限的资源很难应对。

我觉得应该大部分人都会去想尝试一下,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保护好环境。

会的,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旅游项目,但同时也会有很多不可测的因素存在。

我觉得人们为了新鲜感肯定会去的吧,毕竟是非常有意思的。

肯定会,但是在大家去南极旅游的同时也会破坏它。这是最不愿意看见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