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雄杀诸葛亮北伐路线?
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今陕西眉县南)取郡城(今陕西眉县北),并遣赵云、邓芝率一支人马为疑兵,据箕谷(今陕西裹城北),佯作进攻郿城,自己则率主力突然向西北攻祁山(今甘肃礼县祁山堡)。由于多年努力训练,蜀军士气旺盛,阵容整齐,北代进展顺利,曹魏所属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天水(今甘肃甘谷东南)、安定(今甘肃镇原东南)三郡都叛魏响应诸葛亮,魏天水将领姜维也投向诸慕亮。
诸葛亮的进攻和得手,一时震动关中,使曹魏政权十分惊恐,魏明帝急忙亲自率军西镇长安,派大将张郃率军阻止诸葛亮。
诸葛亮出祁山,屯兵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命马谡为前锋,王平为副将,督诸军与张郃战于街亭(今甘肃秦安县附近)。
二、诸葛亮出汉中北伐中原路线?
1、路线
蜀国在失去荆州后,诸葛亮的北伐路线有四条。
(1)西出祁山,进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并与羌人取得联系,占据凉州。
(2)经过褒斜谷,北出散关,直取陈仓、眉城、武功,最后攻占长安。
(3)通过奇袭,走子午谷,直接占领长安。
(4)向东经水路攻取上庸、魏兴二郡,并与东吴联合攻取荆州。
路线一:诸葛亮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公元227年的第一次北伐,但最后因街亭之战而失败
第二次是公元231年的第四次北伐,最后因粮尽撤退,途中射杀了魏军名将张颌。
路线二:诸葛亮也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公元228年的第二次北伐,最后因郝昭死守陈仓而被迫撤退。第二次是公元234年的最后一次北伐,最后因诸葛亮病逝而撤退。
缺点是这里利于骑兵作战而不利于步兵作战,而且有魏军的坚城防守。
路线三、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2、北伐原因
223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彝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打败,令蜀汉国力大减。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丞相诸葛亮受托孤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恢复。
同年诸葛亮派出陈震、邓芝出使东吴,晓以利害说服孙权。吴、蜀两国重新缔结联盟。
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战乱,收服南蛮各族之民心。储备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资。226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操练三军,准备等待时机,北伐曹魏
三、诸葛亮北伐谋士?
228年春至234年冬诸葛亮先后兵出汉中,诸葛亮共进行了五次北伐。其麾下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将领。
1、五虎大将之一——赵云。字子龙,镇军将军、永昌亭侯,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2、前督部——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3、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张翼。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
4、大将军——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5、牙门将——裨将军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得以投降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王牌军队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镇守汉中,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被王平所击退。
6、后军领兵使——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李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员。初仕郡为督邮,后投靠刘备,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迁州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郡太守。
7、运粮左军领兵使——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超的从弟。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8、副将——飞卫将军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
9、前将军——都亭侯袁綝。豫州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10、左将军——高阳侯吴懿。字子远,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穆皇后吴氏兄长。
11、后将军——安乐侯吴班。字元雄,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领军,随刘备参加伐吴之战,后又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参加北伐曹魏的战争,并于公元231年的北伐中大破司马懿。
12、前将军——征南将军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三国时期官员、名士。
13、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诸葛亮南征平定孟获后降蜀,官至笃信中郎将。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后,屯兵汉中北伐,丁咸为左护军。
14、行参军——昭武中郎将胡济,字伟度,生卒年不详,荆州义阳郡(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四、诸葛亮北伐诗?
,有所广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最重要的是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五、诸葛亮几次北伐?
5次
诸葛亮北伐,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
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一次中型区域战争、两次小型局部战争。诸葛北伐虽无法北定中原,却保卫了蜀汉政权的稳固。
六、明朝北伐路线?
北方草原幅员辽阔,当时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仍受到元朝的统治,而朱元璋北伐路线便是针对元朝控制领域的地理位置,从北向南,由外向里的方针制定了北伐路线。
朱元璋北伐路线,该路线是根据元蒙所占领的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其中第一条北伐路线是相对靠近沿海地区,离明王朝腹地将近,威胁最为迫切,但另一方面,因距离经济中心较近,军事行动的物资供应方面较为方便,因此首战便选中了山东转河南,最攻克潼关的战略路线。
第二条北伐路线则是直捣元朝大都腹地,攻克河北一带,从中心地区覆灭元王朝。第二阶段是整场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若不能在此阶段将元蒙势力一举拿下,那么谈及收复北方实现统一的目标将遥遥无期。
最为艰难的阶段便是第三条北伐路线,朱元璋下令调取各部主力从元大都南下攻取山西,并且收复陕西、甘肃一带,从疆土领域上实现北方地区的大一统。但因深入西部地区,军队物资难以及时供应,战争需速战速决,因此战事极为紧迫,威胁万分。
朱元璋北伐路线大致就是按照这三条从北向南、由里向内进行的,北伐战争前后共持续了二十六年之久,可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难度之高,但从这三条明确的北伐路线布局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运筹帷幄的军事头脑及力挽狂澜的君王霸气。明朝实现中原的大一统是指日可待的,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朱元璋北伐战略
明朝建立后,仍有元朝旧部在草原一带活动,北方草原幅员辽阔,当时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仍受到元朝的统治,这对初步建立政权的明朝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因而发起北伐战争迫在眉睫,朱元璋亲自坐镇,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方针,其中就包括了朱元璋北伐战略,该战略是根据元蒙所占领的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其中第一阶段便是将攻占目标定在了山东地区,接下来专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
第二阶段则是直捣元朝大都腹地,攻克河北一带,从中心地区覆灭元王朝。第二阶段是整场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若不能在此阶段将元蒙势力一举拿下,那么谈及收复北方实现统一的目标将遥遥无期。
最为艰难的阶段便是第三阶段,朱元璋下令调取各部主力从元大都南下攻取山西,并且收复陕西、甘肃一带,从疆土领域上实现北方地区的大一统。
朱元璋北伐战略大致就是按照这一方针进行的,北伐战争前后共持续了二十六年之久,可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难度之高,从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统一中原的决心,对铲除元蒙残余势力的明确目标。
七、诸葛亮为何北伐祁山?
第一: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化解内部矛盾。我们都知道蜀汉只有一个益州还有汉中地区,国土是三国中最小的,但是在蜀汉内部分为好几个集团,如荆州集团,益州集团还有刘备的老部下徐州集团,对于益州集团来说荆州派和徐州派都是外来人来抢自己的地盘,所以私底下闹得非常不愉快,诸葛亮北伐一大原因就是希望有外界的压力逼迫来促使蜀汉内部的团结,让蜀汉枪口一致对外不搞内部争斗,来化解原有的内部矛盾,让内部少一点损失!
第二:获取更多的战略资源。我们都知道益州之地在之前还算是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户口百万。可是后来经历了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让蜀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创伤,变成了一片疲敝之地,无法拥有更大的发展!所以诸葛亮选择要出兵北伐去获得更多的土地和战略资源,来拯救蜀汉这种各个方面都匮乏的局面,不然的话蜀汉就会国运衰弱!
第三:为了限制曹魏的发展。对比曹魏和蜀汉我们会发现,曹魏占据中原九州,无论是军事、经济各个方面发展都比蜀汉要快出一倍而且人心所向,蜀汉如果想自保仅凭着川蜀的地势险要,各处要塞,便可保蜀汉二十年无虞,但是二十年以后呢?曹魏必定有一统天下之志,蜀汉偏安一隅能守到什么时候?诸葛亮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不顾一切的北伐就是要遏制曹魏的发展,以北伐来削弱曹魏的力量来求更长久的自保!
从以上三点分析,我们知道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单单是为了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更重要的是为了拯救物资匮乏、内部矛盾不断的蜀汉,进一步遏制曹魏的快速发展来求得蜀汉的国运。
八、诸葛亮北伐的目的?
诸葛亮北伐,其实就是诸葛亮对曹魏发起的进改,一共有五次。诸葛亮北伐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完成刘备的托付。其次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小国蜀汉争一线生机。因为在三国中,统一北方的曹魏政权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兵力最强盛。
如不北伐,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会越来越强大,蜀汉就只能坐以待毙,所以诸葛亮才会不停的北伐,为蜀汉赢得一丝生机。
九、诸葛亮共有几次北伐?
五次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于228年至234年,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对魏战争期间虽然也有所斩获,但没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本人也病亡于五丈原前线
十、诸葛亮北伐的亮点?
蜀汉建兴12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与以往的四次相比,有五大特点:
其一:出动兵力最多,总共出兵十万余人,这是诸葛亮能调动的极限兵力。
其二:准备时间最长,经过三年的修养生息诸葛亮才决定出兵。
其三:后勤补给最完善
其四:联合了东吴
其五:距离西都长安最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