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门石窟文化内涵?
龙门石窟是在沂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雕刻的,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往洛阳时起,就建了洛阳。继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之后,已大规模建成400多年。现存石窟2345处,碑铭2800余处,宝塔70余座,造像近110000尊。它以壁龛、造像、碑刻的数量位居中国石窟之首,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瑰宝。
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繁荣时期。与北魏相比,佛教中国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也使得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迁西寺的塑像揭开了唐代塑像丰满典雅的序幕。
1961年,就被国务院宣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洛阳龙门石窟景区?
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的龙门山上。这里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历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历代,历时约400年之久。该石窟群现存洞窟2300多个,造像10万尊以上,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龙门石窟的著名景点包括宾阳中洞、宾阳左洞、宾阳右洞、千佛洞、奉先寺等。其中,宾阳中洞是龙门石窟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洞窟,也是唐代最大的石刻佛像。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艺术珍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三、龙门石窟文化历史介绍?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随后又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直到宋代连续营造达300余年之久。
期间多用于开采建造,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也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市,时间在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南北朝多发生战乱,国都位置偏向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
于是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也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这一时期的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思想教育成为思想文化的精神支柱。从628年到16世纪中叶,洞窟和雕刻等文化艺术大量涌现。最后由于金元之间的战争,也就结束了辉煌的历史
四、龙门石窟怎么出景区?
从南门出景区
龙门石窟只有北门、南门、东门,没有西门,因为西面整个崖壁布满了蜂窝一样密密麻麻的石窟,无法设置大门。
北门是正门。各种服务设施、宾馆、饭店、工艺品店、讲解中心、游船码头、停车场、公交车站都在北门。
南门是出口,一般不允许出去,出口外没有停车场、公交车、也没有其他服务项目,通过景区的电瓶车把游客送回公交站、停车场。
五、龙门石窟的文化传承人?
季云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拥有高超的龙门石窟木板刀刻和壁画技艺。他自幼接触到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时候,就感受到无比的震撼,对这种工艺有了崇敬与热爱之心,并且深深的着了迷。
他出生在龙门石窟伊河畔,丝绸之路东起点和隋唐大运河中心(洛阳),从小时候开始,当他看到那些黑白的塑像和石雕,总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这时在他的脑海中就开始构思一副画面,渐渐地有了些许“灵感”。后来长大了他带着这一份“灵感”开始去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学习木版年画。这时他开始认识到,可以用最简单的中国民间艺术,来展现龙门石窟艺术的精华,因此,木板雕刻技艺与壁画修复技艺应运而生。
季云博正在创作中
龙门石窟里有大小形态各异的飞天雕塑,栩栩如生,季云博说:”龙门石窟是带不走的,我想把飞天用古代技艺雕刻在木板上,成为行走的石窟。”他的一切创作都是纯手工的,排除了所有数码时代高科技手段,用最简单的最笨拙的手工雕刻来表现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里面最美的飞天,佛菩萨还有力士造型,修修补补,补补修修,很多看不清的地方干脆就想象的画上去,雕刻过程也是十分的艰难,但他依然坚持的做了下去,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龙门石雕(唐)高浮雕木板刀刻+传拓片
季云博的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国展,作品还在“河南省艺术作品展、河南之星艺术大赛”中获一等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选为赴法国参展“中法文化交流年”中国百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法国卢浮宫、敦煌文博院、白马寺慧源美术馆中展出,拥有“龙门和敦煌莫高窟木板刀刻、壁画复原和残损石雕修复”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龙门石窟木板刀刻技艺
敦煌石窟飞天(唐)木板刀刻
这是千年帝都洛阳的一项古技艺,用北魏开始的石雕造像技艺手工在厚木板上木板刀刻飞天、染墨高浮雕传拓术,历经千年,是活字印刷术的前身,继承了青藏高原寺庙里的“古代经版雕刻”,被誉为“丝绸之路的活化石”。
从敦煌到龙门,家族传承百年之久,龙门石窟木板刀刻起源于汉魏画像砖石壁画,在厚木板上用北魏石雕造像的刀刻技艺,雕刻出龙门石窟的佛、菩萨、力士和飞天造型,这些艺术品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石窟石壁的面前一样,被誉为“行走的石窟”。
敦煌石窟飞天(唐)木板刀刻
龙门石窟壁画修复技艺
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佛岩彩修复壁画
这项技艺是对龙门石窟进行彩色壁画涂绘,让历经千年已经脱落颜色的石雕造像重现彩色,和敦煌一样五彩斑斓。季云博说:“龙门石窟其实是有颜色的,只不过历经了千年风化洗礼、风蚀磨蚀,表面颜料早已脱落,失去光彩。”壁画修复古技艺能在无色的龙门石窟石雕上涂上美丽的岩彩颜料,绘飞天,描绘彩色龙门,这样古代技艺复原了敦煌莫高窟岩彩技艺,表现出美丽斑斓的龙门飞天。
龙门石窟飞天壁画(唐)修复绘制中
二十多年来,季云博一直致力于把龙门石窟黑白无色的石雕造像涂上色彩,坚持用古法打磨石粉、上油、调合,自制绘制敦煌壁画专用的古代岩彩颜料,在石窟现场绘制出一幅幅彩色奉先寺大佛、力士和飞天的壁画,使人们能够欣赏到色彩绽放的美丽龙门,称为“龙门石窟里的敦煌壁画”。
他还在本地产的红色生宣纸上,镂空雕刻出龙门石窟飞天和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形象。他先在白纸上,用毛笔勾勒出飞天的白描线稿,然后覆盖在红色宣纸上一起雕刻,雕刻出的飞天栩栩如生,宛若在眼前一样。
《龙门石窟舞乐飞天》木板刀刻剪纸技艺
季云博表示他将在非遗技艺的路上不停地探索,奉献给社会,让千年中国石窟在创新之路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工美数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旗下——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艺美术移动数字博物馆服务为核心,为工艺美术产业的大师、匠人和企业、高校等提供成果展示与交易、品牌塑造与宣传的全方位支持。“工美数博”是由艺逐(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
六、8 月 30 日起龙门石窟景区可半价游览,医护工作者免费参观,龙门石窟值得一去吗?
我去过两次,个人感觉还是挺好的。门票价格也合理原价也才80,而且一张门票可以玩龙门石窟和白园两个景点,都不错。
七、龙门石窟的历史文化价值?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八、龙门石窟属于地理的什么文化?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龙门石窟景区有充电桩吗?
有充电站。
龙门石窟景区有亨利汽车服务特斯拉目的充电站, 泉舜·铭泉苑电动汽车充电站, 龙门服务区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站, 龙门服务区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站,
十、龙门石窟这个景区是否需要导游?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的龙门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门石窟的规模庞大,文化内涵丰富,需要一定的导游解说才能更好地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因此,建议游客在前往龙门石窟时选择跟团或自行雇佣导游,以便更好地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导游还能帮助游客规划游览路线、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提高游览效率。如果您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那么选择导游会让您的旅行更加有意义和难忘。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