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赤道海面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6-26 14:43   点击:1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赤道海面

简介

海面热量净收支是由海面获得太阳短波辐射量扣除洋面由于长波有效辐射、感热传输、潜热输送所损耗的热量后剩余的(净得)热量。热量净收支年平均分布南、北部海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大致18°N以北(包括南海北部和北部湾)是以黑潮主干区为中心,最大值为-100~-150瓦每平方米的负值区,由此绝对值向两侧减小,在渤海及黄海西部转为正值,零值线位于122°E经线上。18°N以南均为正值,且向南逐渐增大,在赤道附近达到最大50-75瓦每平方米。就年平均而言,以黑潮主干区为中心的东海及南海北部是热量亏损区,赤道及热带区域海面是热量盈余区。亏损区的失热量主要通过黑潮和台湾暖流的洋流输送得以补充。

二、赤道海域

太平洋通常以南、北回归线为界,分南、中、北太平洋,或以赤道为界分南、北太平洋,也有以东经160°为界,分东、西太平洋的。

北太平洋:北回归线以北海域,地处北亚热带和北温带,主要属海有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

中太平洋: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属海有南海、爪哇海、珊瑚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等。

南太平洋:南回归线以南海域,地处南亚热带和南温带,主要属海有塔斯曼海、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和阿蒙森海。

三、赤道海区

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与印度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与大西洋分界,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连接,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沟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印度洋,总轮廓近似圆形。

深度

平均深度为4 028米,最大深度为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 034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点。

地理分区

太平洋通常以南、北回归线为界,分南、中、北太平洋,或以赤道为界分南、北太平洋,也有以东经160°为界,分东、西太平洋的。北太平洋:北回归线以北海域,地处北亚热带和北温带,主要属海有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中太平洋: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属海有南海、爪哇海、珊瑚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等。南太平洋:南回归线以南海域,地处南亚热带和南温带,主要属海有塔斯曼海、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和阿蒙森海。

四、赤道海岸线旅游攻略大全

没有湖泊,只有河流。

      赤道几内亚海岸线长482公里。沿海为狭长平原,岸线平直,少港湾。内陆为高原,一般海拔500-1000米。中部山脉把木尼河地区分成北面贝尼托河和南部乌塔姆博尼河流域。各岛都是火山岛,为喀麦隆火山在几内亚湾的延伸。比奥科岛多死火山,中部的斯蒂贝尔峰海拔3,007米,为全国最高点。各岛皆由火山形成,地势崎岖,最高点3,007米;大陆部分沿海有15-25公里宽的平原,内陆为海拔600-900米的高原山地

五、赤道穿过的海峡有哪些?

非洲的加蓬、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肯尼亚、索马里。

亚洲的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瑙鲁。

大洋洲的基里巴斯。

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巴西。

赤道的十个特点:

1.赤道是南、北半球的界线。地球有南、北半球之分,其界线就是赤道,即0°纬线。赤道上的任何一个点,既不属于南半球,也不属于北半球。

2.赤道是周长最大的纬线圈和大圆。赤道的半径大于其他任何纬线圈的半径,赤道的周长大于其他任何纬线圈的长度。地球上有无数个大圆(以地心为圆心的圆),赤道是最大的大圆,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

3.在赤道上所有经线都互相平行。

4.从赤道上看,北极星总是在地平面上。对于北半球的人来说,北极星总是悬挂在地平线以上的天空中但不同纬度地区北极星的高度、角度都不相同。

5.在赤道上可见全天88个星座。 赤道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赤道上的人一年中可看到全天88个星座,而地球上的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看到全天全部星座。

6.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最大。全球各地的自转线速度是不一样的。地表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极点线速度为零。

7.赤道上昼夜长短终年相等。在赤道上,每天的昼夜长短都相等,均为12小时,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

8.在赤道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向。由于地球的形状和自转运动,在地球表面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发生偏向,正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向。

9.赤道上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对全球而言,一年中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方就在赤道上。

10.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是指某一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为90°,最小值为66°34′,其年变化值为23°26′。

六、赤道的海岸

东经100度赤道0度是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马六甲海峡是缅甸海里的东南狭长海域、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亚所属的的苏门答腊岛,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泰王国的南部,面积为65000㎞2。海峡长度为800千米,状似漏斗,其南口宽只有65千米,向北渐宽,到印度尼西亚的沙璜市和泰王国南部的克拉地峡之间的北口已宽达249千米。马六甲海峡因在马来亚海岸上的贸易港口马六甲而得名,该城在16和17世纪时是重要的港埠。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是缅甸海里的东南狭长海域,东南端通过新加坡海峡连接中国南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37千米,水深25至150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终年高温多雨,风力很小,年均气温25℃以上,年均降水量2000-2500毫米,马六甲港等地达3000毫米,甚至更多。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风力微小,4-5月、10-11月可能出现猛烈的暴风雨,但一般历时短暂,不过数十分钟,对船舰航行阻碍不大,世人称马六甲海峡是风平浪静的航行海峡。

七、赤道附近的海岛

波利尼西亚群岛是太平洋上的三大群岛之一,位于太平洋的中央,从夏威夷岛向东南延伸至复活节岛,向西南延伸至新西兰附近。

它包括夏威夷群岛、中途岛、库克群岛、托克劳群岛、纽埃岛、土阿莫土群岛、马科萨斯群岛、汤加群岛、莱恩群岛、社会群岛等2000多个岛屿,陆地总面积约有2.6万平方千米。

因为岛区地域广阔,所以各群岛的气温和降水量都有差异。中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6℃以上,其他地区的气温一般在24~25℃。群岛中位于赤道两侧地区的岛屿降水量较少,菲尼克斯群岛为1000~1500毫米,而圣诞岛只有700毫米,其而他岛屿的降水量一般在2000~3000毫米。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中部还是台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波利尼西亚群岛盛产椰子、甘蔗、香草、可可等。岛上重要的矿产资源有磷酸盐、镍、铬等。群岛沿海地区盛产珍珠和鱼类。

由于波利尼西亚群岛位于太平洋航线的中部地区,其中有许多岛屿是世界各大洲海上、空中航线以及海地电缆经过的地方,因此,它的位置十分重要,在国际交通和军事上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赤道海滩

1. 首先要了解鲸鱼的栖息环境和迁徙路线。鲸鱼一般栖息在海域深处,繁殖期会到达温暖的海域进行交配和产仔,并在冬季迁徙到赤道附近寻找海底温泉和大量食物。因此,如果想要在鲸红海滩100%遇见鲸鱼,需要在它们的迁徙路线上设法拍摄。

2. 可以选择在鲸鱼繁殖季节和迁徙季节到达鲸红海滩进行拍摄。其中,鲸鱼繁殖季节通常是在春季,而北极鲸等鲸鱼的迁徙季节则在秋季至冬季,这段时间会在北极向南迁徙,往返跨越了数千公里,途中经过鲸红海滩的机会较大。

3. 在鲸鱼迁徙的发现地,要选择远离喧嚣和人群的地点进行观察和拍摄,这样可以避免干扰鲸鱼的行为和心情,提高遇见的几率。

4. 除了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还可以借助专业的观察和拍摄设备,如望远镜、千万高清摄像机等,提高观察和拍摄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也需注意保护生态、遵守相关规定和安全措施,让人类和鲸鱼和谐共处。

总之,在科学了解鲸鱼的行为和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设备,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就有更大的机会100%地遇见鲸鱼了。

九、赤道海岸线旅游攻略图

三亚不在赤道线上,三亚离赤道还有2000多公里。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三亚市陆地总面积1921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32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亚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境内海岸线长258.65千米,有大小港湾19个。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

三亚拥有200万平方千米的南海,自己的海岸线长度是209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5000平方千米,拥有土地面积是1919.6平方千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