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非班图人的发展历史?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5-14 18:54   点击:60  编辑:admin   手机版

西非班图人的发展历史?

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国家,班图人的语言属于班图语系。

班图人原来住在赤道以北喀麦隆高原,公元初由于受到北方民族的压力,开始向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迁徙。由于班图人的迁徙,迫使原来住在这里的俾格米人退入森林,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则被迫徙居非洲西南端。班图人的迁徙,大体分为三支。向东迁徙的班图人,一部分在坦噶尼喀境内定居下来,成为当地的主要民族。另一部分,于11世纪到达东非沿海地区,由于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后来形成斯瓦希里人。向西迁徙的一支,除一部分停留于西非并与当地居民融合外,大部在西赤道非洲定居下来,占据了北起刚果河以北和喀麦隆南部,南至纳米比亚(西南非洲)北部的辽阔地区。中间的一支分布在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有学者认为班图人在该地区的定居和繁衍是导致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法国发展研究所考古学家和生物考古学家分析数据发现,非洲中部地区的森林退化主要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而非人为因素所致。

研究者解释称,第一次森林面积大规模减少约发生在4000年前,几内亚湾海水的表面温度下降导致季风降雨减少,但此次森林面积缩减还未波及非洲中部森林的中心地带。第二次森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则发生在2500年前,受雨季时间缩短等因素的影响,非洲地区的干燥范围从赤道边缘的萨赫勒地区蔓延开来,森林中心地带受到干旱影响,开始出现大规模退化现象。

研究者对班图人遗留的石器、陶器以及铁质工具等进行放射性碳元素鉴定,推断认为班图人大规模定居非洲中部刚果河流域开始于2000年前,并在1600—1900年前这段时间达到了高峰,比森林大规模退化的发生晚了大约500年。在班图人定居的初期,他们仅是利用森林资源,以使自己能够更容易在此定居。因此,研究者认为,班图人的农耕与如今人类活动相比规模非常小,尚不足以大规模改变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班图人的大迁徙,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最后结束。大迁徙导致民族大融合,加快了中、南非洲各民族的的社会发展进程,尤其居住在沿海的班图人与外部接触较多,便利吸收先进文化,先后形成了一些文明国家,重要的有刚果和津巴布韦。

从赤道出发,沿非洲西岸向北旅游,以此经过哪些气候

如图,从赤道沿非洲西岸向北(不出非洲)依次经过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沙漠气候―仿旅中备山―地中海气候;

如果进入欧洲之后再向北依次经过: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镇慎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强调非洲西海岸。

依次经过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进入欧洲之后再向北依次经凳慎悔过: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极孝蔽地冰原气候枣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