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五女山博物馆镇馆之宝?

231 2024-06-18 22:50 admin   手机版

一、五女山博物馆镇馆之宝?

五女山博物馆建于2008年,位于辽宁省东部桓仁县城北3公里处,收藏高句丽、辽金等历史时期珍贵文物6000余件,其中有:

青铜矛:战国时期文物,出土自桓仁镇刘家大院墓葬。长18厘米,刃长10.3厘米,刃宽2.5厘米,脊厚0.9厘米。

玉玦:青铜时代文物,出土自华来镇龙头山遗址。白色玉石磨制,平面呈圆形,外缘薄如刃。

二、武夷山博物馆镇馆之宝?

武夷山商周时期“架壑船馆”为镇馆之宝。

船馆葬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最早便出现在福建、江西的武夷山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俗。

武夷山博物馆馆藏丰富,尤以青铜时代的船馆、西汉时期闽越王城出土的陶器、宋代遇林亭窑址出土的黑釉金彩碗和唐宋时期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最具特色。

三、除国博外,如果所有博物馆都拿出镇馆之宝,你认为哪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会一骑绝尘?

终于填坑了,累死我了~感谢大家的点赞与关注,这是码字的唯一动力了~

写在最前面~我有个博物馆群,都是一批爱好文博/考古/建筑/艺术/历史的小伙伴,大家都来自全球各地、五湖四海。进群方式在公众号,欢迎来玩~广告请绕道


以下是正文:

难道你们都不知道195吗???

如果真不知道,那就有看下去的必要了。

195真不是个答主随便编的数字,那可是文物界的网红Top级榜单,网红界的文物Top级榜单。

曾几何时,各大文物为了能争夺 1/195的位置,在帝都的评选桌上刀光血影,群雄逐鹿。

不但文物的材质得稀缺,品类还得具备朝代的代表性。你以为满足这条件就能选上?Too young, too simple,你当选秀女呀。

告诉你,这195比选选皇帝概率还低。

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止,经历了2132年,皇帝总数为494人。

而咱们这文物得从盘古开开天辟地选起,到今时今日止,也就这么195件

你除了天生丽质外,还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孤品!才会被挑选上!

那咩是195呢?

195全称为:《195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5是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精挑细选出来的数字。可以理解为这是我国珍贵文物中的一级文物,一级文物中脱颖而出的代表文物。

一个展览,能有一件195,那就是好展览了;如果有两件,那就是绝佳展览了;如果有三件,好啦别做梦了...

所以啊,以后去博物馆别老是问镇馆之宝是啥了。这195件,又是一级文物中绝对S级的存在。

PS:根据文化部2001年颁发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规定: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一级最佳。

接下来进入主题,绝对干货(也只能是干货了)

如果大家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 ↓↓↓↓ 整理不易,也求一个关注~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含64件(组);

2012年6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含37件(组);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94件(组),分为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

195表格数据

第一批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含64件(组)

1 中国国家博物馆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2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鹰鼎

3 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

4 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

图片拍摄:思榕

5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

6 中国国家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

7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凤冠

8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嵌绿松石象牙杯

9 上海博物馆 / 山西博物院:晋侯稣编钟(一套16件)

10 上海博物馆 西周大克鼎

11 天津博物馆 太保鼎

12 浙江省博物馆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13 浙江省博物馆 河姆渡出土陶灶

14 浙江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15 杭州市博物馆 水晶杯

16 河南博物院 淅川出土铜禁

17 河南博物院 / 故宫博物院 莲鹤铜方壶

18 淄博博物馆 齐王墓青铜方镜

19 安徽博物院 铸客大铜鼎

20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21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22 山西博物院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23 山西博物院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图片拍摄:思榕

24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涅槃变相碑

25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常阳太尊石像

26 湖北省博物馆 大玉戈

27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28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墓外棺

29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青铜尊盘

30 湖北省博物馆 彩漆木雕小座屏

31 辽宁省博物馆 红山文化女神像

32 辽宁省博物馆 鸭形玻璃注

33 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神树

34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35 绵阳市博物馆 摇钱树

图片拍摄:思榕

36 甘肃省博物馆 铜奔马

37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铜车马

38 宝鸡周原博物院 墙盘

39 陕西历史博物馆 淳化大鼎

40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

41 茂陵博物馆 茂陵石雕

图片拍摄:思榕

42 西安碑林博物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43 陕西历史博物馆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44 陕西历史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

45 西安碑林博物馆 景云铜钟

46 法门寺博物馆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47 法门寺博物馆 八重宝函

48 法门寺博物馆 铜浮屠

49 新疆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

50 河北博物院 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51 河北博物院 中山王铁足铜鼎

52 河北博物院 刘胜金缕玉衣

53 河北博物院 长信宫灯

图片拍摄:思榕

54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铜屏风构件5件

55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角形玉杯

56 湖南省博物馆 人物御龙帛画

57 湖南省博物馆 人物龙凤帛画

58 湖南省博物馆 直裾素纱襌衣

59 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60 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61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红地云珠日天锦

62 宁夏博物馆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

63 江西省博物馆 青花釉里红瓷仓

64 南京博物院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第二批

2012年6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含37件(组)。

注:第二批以书画为主,中国画大多幅度很长,为了直观表达,所以书画基本没截取全部,大多是局部。如果你喜欢某一幅书画,可直接百度原貌。

65 故宫博物院 陆机《平复帖》卷

66 故宫博物院 王珣《伯远帖》卷

67 故宫博物院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

68 辽宁省博物馆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卷

文字部分夏一同学斧正

69 故宫博物院 国诠《善见律》卷

70 上海博物馆 怀素《苦笋帖》卷

71 故宫博物院 杜牧《张好好诗》卷

72 辽宁省博物馆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73 故宫博物院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卷

74 故宫博物院 林逋《自书诗》卷

75 故宫博物院 蔡襄《自书诗》卷

76 故宫博物院 文彦博《三帖卷》

77 贵州省博物馆 韩琦《行楷信札卷》卷

78 上海博物馆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79 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诸上座》卷

80 故宫博物院 米芾《苕溪诗》卷

81 辽宁省博物馆 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82 故宫博物院 展子虔《游春图》卷

83 故宫博物院 韩滉《五牛图》卷

84 故宫博物院 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此处感谢夏老师指正

85 上海博物馆 孙位《高逸图》卷

86 南京大学 王齐翰《勘书图》卷

87 故宫博物院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88 故宫博物院 胡瓌《卓歇图》卷

89 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90 故宫博物院 卫贤《高士图》卷

91 辽宁省博物馆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文字部分夏一同学斧正

92 故宫博物院 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93 故宫博物院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94 故宫博物院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95 故宫博物院 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

96 故宫博物院 祁序《江山牧放图》卷

97 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98 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99 故宫博物院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100 故宫博物院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

101 故宫博物院 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

第三批

2013年8月19号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一级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

102 中国国家博物馆 子龙鼎

103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

104 山西博物院 龙纹兕觥

105 湖南省博物馆 大禾方鼎

106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铜立人像

107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亡簋

108 首都博物馆 伯矩鬲

109 山西博物院 晋侯鸟尊

110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㝬簋

图片拍摄:思榕

111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逨盘

112 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

113 上海博物馆 商鞅方升

图片拍摄:思榕

114 南京博物院 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115 中国国家博物馆 诅盟场面贮贝器

116 西安博物院 彩绘人物车马镜

117 云南省博物馆 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

118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119 中国国家博物馆 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

120 中国国家博物馆 马家窑文化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

121 中国国家博物馆 仰韶文化彩陶网纹船形壶

12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龙山文化彩绘蟠龙纹陶盘

123 甘肃省博物馆 仰韶文化彩陶人形双系瓶

图片拍摄:思榕

124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大汶口文化彩陶八角星纹豆

125 故宫博物院 “永安三年”款青釉堆塑谷仓罐

126 中国国家博物馆 “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127 南京市博物馆 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图片拍摄:思榕

128 南京博物院 青釉神兽尊

129 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釉仰覆莲花尊

130 河南博物院 白釉绿彩长颈瓶

131 天津博物馆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132 故宫博物院 青釉凤首龙柄壶

133 故宫博物院 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134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

135 扬州博物馆 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

136 临安博物馆 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

137 湖南省博物馆 长沙窑青釉褐彩贴花人物纹壶

138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三彩骆驼载乐俑

139 辽宁省博物馆 耀州窑摩羯形水盂

140 苏州博物馆 越窑莲花式托盏

141 陕西历史博物馆 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142 故宫博物院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143 故宫博物院 官窑弦纹瓶

144 故宫博物院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145 定州市博物馆 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

146 吉林省博物院 官窑贯耳尊

147 故宫博物院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148 南京市博物馆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149 扬州博物馆 蓝釉白龙纹梅瓶

150 中国国家博物馆 红山文化玉龙

151 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钺

152 洛阳博物馆 七孔玉刀

153 山西博物院 晋侯夫人组玉佩

图片拍摄:思榕

154 湖北省博物馆 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155 陕西历史博物馆 “皇后之玺”玉玺

156 定州市博物馆 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

157 湖南省博物馆 神兽纹玉樽

158 西藏博物馆 “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

159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太阳神鸟金箔片

160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金杖

161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162 中国国家博物馆 “滇王之印”金印

163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

164 镇江博物馆 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图片拍摄:思榕

165 湖北省博物馆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166 湖南省博物馆 识文彩绘盝顶长方形漆奁

167 湖南省博物馆 黑漆朱绘六博具

168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169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皮胎犀皮漆鎏金铜扣耳杯(2件)

170 苏州博物馆 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含木函)

171 山东省博物馆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172 浙江省博物馆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173 中国国家博物馆 绿玻璃盖罐

174 中国国家博物馆 绿玻璃小瓶

17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

176 敦煌研究院 刺绣佛像供养人

17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方格兽纹锦

178 故宫博物院 灵鹫纹锦袍

179 故宫博物院 石鼓(1组10只)

180 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六骏石刻(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4幅,两幅被盗出国外)

181 故宫博物院 拓西岳华山庙碑册(华阴本)

182 上海博物馆 曹全碑初拓本(“因”字不损本)

183 故宫博物院 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184 中国国家图书馆 刻开宝藏本《阿惟越致经》(1卷)

185 中国国家图书馆 刻本《范仲淹文集》(20卷)

186 陕西历史博物馆 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1组)

187 陕西历史博物馆 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1组)

188 陕西历史博物馆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1组)

189 陕西历史博物馆 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1组)

190 清华大学 战国简《金縢》

191 荆门市博物馆 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

192 上海博物馆 楚简《孔子诗论》

193 湖北省博物馆 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

194 湖南大学 秦简《数》

195 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

拓展知识:相关法规

1982年11月1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章第二十八条规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以外,一律禁止出境”。

2002年,该法修订通过,第六章改为《文物出境进境》,其中六十条规定“国有文物、非国有文物中的珍贵文物和国家规定禁止出境的其他文物,不得出境;但是依照本法规定出境展览或者因特殊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出境的除外”,第六十二条规定“……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

以上数据/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国家文物局、网络(侵删)

四、辽博镇馆之宝?

辽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应该是玉猪龙,这也是辽宁省辽西地区发现最为古老的一件文物了,是代表辽宁远古红山文化最有价值的一件文物了。

五、陕博镇馆之宝?

鎏金舞马街杯纹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三彩载乐驼、皇后之玺是陕博五大镇馆之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故都明珠、华夏宝库”。博物馆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味高,价值广。

其中鎏金舞马街杯纹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三彩载乐驼、皇后之玺、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青釉提梁倒灌壶、鹦鹉纹提梁银罐、黑釉油滴碗、彩绘雁鱼铜灯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六、镇馆之宝博物馆?

1.中国国家博物馆

镇馆之宝:万历孝敬皇后九龙九凤嵌珠宝点翠凤冠

这顶帽子是孝靖皇后王氏的凤冠,红蓝宝石超过100粒,珍珠5000多颗,总重2320克(四斤六两)。

2.首都博物馆

镇馆之宝: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3.天津博物馆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其形细颈鼓腹,小巧玲珑,造型高雅端庄,简洁而优美。瓶颈部兰料绘蕉叶纹,腹部绘制雏鸡、芍药等。在这件16厘米的小瓶上,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4.上海博物馆

镇馆之宝:东晋王献之行草《鸭头丸贴》

那15个你看不出来的字是: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5.重庆三峡博物馆

镇馆之宝:乌杨石阙

这个文物是被一个普通煤炭搬运工人发现的,他叫王洪祥,外号“王草药”,据说他在采药时发现了石阙。

七、中国各省级博物馆都有什么镇馆之宝?

中国拥有大量的博物馆文物,展示了该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些宝物中,有一些特别重要和令人敬畏,被称为“逆天遗物”。这些文物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中国非凡文化和技术成就的象征。

刘胜玉葬服金缕玉衣

刘胜的玉葬服收藏于河北博物院。葬礼服完全由玉制成,制作于汉代(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这件衣服于1968年在河北省中山王及其妻子窦婉公主的陵墓中被发现。

刘胜的玉葬服是中国汉代非凡工艺和技术进步的证明。它由2,498块玉石组成,总重1600磅。这套衣服是用金线将玉片绑在一起的独特工艺制作的,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葬礼服是汉代玉雕的最好例子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始皇的青铜战车和马匹

秦始皇的青铜战车和马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件陕西博物馆文物。战车和马匹于1980年在陕西省秦始皇陵中被发现。战车和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公元前 221-206 年),据信是为了在来世为皇帝服务而创造的。

秦始皇的青铜战车和马完全由青铜制成,细节令人难以置信。战车上装饰着复杂的图案,马匹摆出栩栩如生的姿势。战车由四匹马拉动,据信皇帝在战斗中使用过。战车和马证明了非凡的青铜铸造技术和该国对来世的迷恋。

孔子古琴

孔子古琴是孔子博物馆文物之一。古琴是一种七弦乐器,在中国已经演奏了3000多年。古琴被认为是由孔子本人演奏的,孔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在他的教学过程中演奏了这种乐器。

孔子古琴是用木头做的,上面装饰着复杂的雕刻。该乐器被认为由孔子家族代代相传,被认为是中国深厚文化遗产的象征。古琴也很重要,因为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作用以及乐器与儒家哲学的联系。

文王鼎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是一种在中国古代用于烹饪和盛放食物的器皿。文王鼎可以追溯到西周王朝(公元前 1046-771 年),据信被周朝的创始人文王使用。文王鼎完全由青铜制成,并装饰着复杂的图案和铭文,重达800多磅。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历史重要性和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它也被认为是青铜铸造的最佳例子之一。

敦煌莫高窟-千佛石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石窟,是位于甘肃敦煌的一系列石窟。这些洞穴以其广泛的佛教艺术收藏而闻名,包括超过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尊彩绘雕像。这些洞穴建于4世纪至14世纪,历时1000年,证明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和宗教传统。

翡翠卷心菜

翡翠卷心菜是一座小型玉石雕塑,先藏于台北博物馆。该雕塑只有18厘米高,描绘了一个卷心菜头和一个蝗虫。翡翠卷心菜被认为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博物馆文物之一,因为它错综复杂的细节和它是由一块玉雕刻而成的。

丁卯壶照片

丁卯壶是北宋(公元960-1127年)制造的瓷器。该壶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以其美丽的釉面和优雅的设计而闻名。丁卯壶被认为是中国瓷器最好的例子之一,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的高度重视。

郭沫若书法集

郭沫若是中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生活在1892-1978年。他也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收藏被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张果老铜像

张果老铜像位于广东美术馆。这尊雕像被认为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文物之一。这是一尊铜像,描绘了神话中的八仙之一张国韵。雕像高约43厘米,重约2.5公斤。它制作于明朝(1368-1644),是青铜铸造的精美典范。

这座雕像制作精美,衣服、头发和面部特征都有复杂的细节。张果老手里拿着笛子,是幸福与和谐的象征。这座雕像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据说它可以给拥有它的人带来好运和财富。

南朝波斯鎏金器

名称:南朝波斯鎏金器

年代:南朝类型:铜器质地:铜尺寸:高7.3厘米,口径8.2厘米

来源:广东省博物馆、遂溪县出土。此鎏金铜器纹饰精细,线条流畅,造工精巧。鎏金较厚,不易脱落,该器物与一批波斯银币一起出土,从花纹看来应属阿拉伯风格,是南朝时我国和阿拉伯世界交往的佐证。

名称:清雍正款胭脂红釉罐

年代:清雍正类型:瓷器质地:瓷尺寸:高18.4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18 厘米

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直口、丰肩、圆腹、矮圈足,外壁施胭脂红釉。釉下隐约可见冰裂纹。罐内施白釉,口端一周留白。足端露胎,修胎规整。底部施白釉,开冰裂纹片,以青花制“大清雍正年制”双圈两坚行楷书款。器形圆润、线条优美柔和胎体细腻,釉面轻薄匀净,釉色娇嫩欲滴。是雍正时期之精品。

唐代陶瓷

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心经济区,2011年开馆,是一家以唐三彩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

馆内现有文物真品10余件,以汉代到宋元时期的陶瓷珍品为主,真实而形象地展现了唐三彩从起源、兴盛到衰落的发展历程;同时还有高馆长精心制作的高仿作品180余件,人物、马匹、骆驼、器皿均有涉及,全面展现了盛世大唐的风采。馆内拥有一批流失海外的“作品”,这些作品是馆长高水旺亲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地通过各种摄影器材将文物原型记录下来,回国后将其复制出来,以这样的方式将国宝“带”回来的

。三彩黑釉马是一种体现了唐朝年间普遍审美的文物,这件文物是在龙门东山北麓的唐安菩夫妇墓中发掘的,整体的保存度还是比较完整的,其上的色彩和纹路都清晰可见,属于唐三彩中的珍品。

北魏石刻

北魏石刻现藏于广东博物馆。北魏王朝(公元386-534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动荡的时期。北魏的石刻被认为是那个时期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石雕描绘了佛教人物,如佛陀、菩萨和罗汉。它们由石灰岩和砂岩雕刻而成,装饰有复杂的细节和图案。石雕被认为是北魏工匠技艺和创造力的证明。

古阳洞高树龛佛头像 一级文物 时代:北魏 材质:石灰岩

苏绣作品《丝绸之路——满载而归》

入藏中国美术馆的苏绣作品《丝绸之路——满载而归》是姚建萍苏绣《丝绸之路》系列作品中的一幅。整个《丝绸之路》系列作品包含两幅巨作《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丝绸之路——满载而归》,两幅作品既独立又统一,分别通过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主体颜色,不同的文化背景,展现出丝绸之路两千余年的传承和延伸,同时蕴含着对新丝绸之路的憧憬和期待。

  《丝绸之路——满载而归》以大唐盛世为基准点,着力表现胡商驼队在长安(今西安)采购完毕,满载货物翻越帕米尔高原的情景,体现了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场景。作品集中体现了姚派艺术独特的“融针绣”风格,同时充分发挥姚派艺术在丝线色彩调度上的特点。

西汉金兽、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徐渭《杂花图卷》

南京博物馆的藏品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包括考古学、艺术和历史:

西汉金兽,于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它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西汉金兽西汉金兽是青铜铸造工艺与金器捶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两种技法结合在一起。其全身布满的斑纹大小一致,呈不规则的圆形,是整体铸成之后,特意用工具捶击上去的。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此梅瓶为景德镇官窑出品,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坯体白而坚致,小口,短颈,溜肩,肩以下逐渐收敛,体形修长,底面有刮削痕。盖作钟形,火焰形钮。通体施白釉,白中略泛青,釉质细腻滋润,底露胎。盖为红地白花,满绘牡丹,颈部绘蕉叶纹,肩以下白地红花,分为五组纹饰,如意纹、卷草纹、缠枝菊花、海水、变体仰莲为辅助纹饰。腹部以较大的篇幅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并以湖石、山茶、芭蕉衬托。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和谐得体,是—件难得的艺术品。

水墨之宝—徐渭《杂花图卷》:纵30厘米,横1053.5厘米,是明代画家徐渭创作的一幅泼墨画,纸本作品,是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中唯——件书画作品。

在这卷十余米的长卷中,徐渭以酣畅淋漓的“胶墨”分别绘制了牡丹、石榴、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兰竹等十三种花卉蔬果。徐渭以其疾飞狂扫的豪放气势,纵横挥洒,信笔涂抹:画中牡丹含羞沾露,占尽风流;硕荷、梅兰、修竹、榴枝,笔触歪斜正侧,跌来倒去,随意点染,自如流畅。作紫藤逸笔草草、洋洋洒洒。忽而,又如狂风/乍起,点线飞舞,纵横密集,线条速急癫狂。顷刻,笔住墨涸,嘎然而止,墨彩纷呈,留下满纸斑斓。体现了他用笔峭拔劲挺多变与用墨洒脱自如的艺术风格。画中尽显着交响乐一般波澜起伏的宏大乐章。时隔四个世纪,画中依然显出墨迹淫淫的湿润感。

真珠舍利宝幢、秘色瓷莲花碗、书画收藏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苏州,拥有各种各样的文物和文物。一些最著名的作品包括:

  • 真珠舍利宝幢:幢是佛教中刻着佛号或符文的圆形或多边形石柱,这件宝幢金碧辉煌,十分华丽,高112.6cm,舍利子就供奉在中间的幢殿内,有趣的是,9粒舍利子并非直接放置其中,而是藏在幢殿内一个乳青色葫芦形小瓷瓶内。另外,瓶内还有折叠的雕版印刷梵文和汉文《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各一幅。从外层木函,到内层木函,到宝幢的佛宫,再到佛宫内的葫芦瓶,一层套一层,足见当时的供奉者对佛教圣物的重视。”

秘色瓷莲花碗:“秘色”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诗中如此形容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由此可知秘色瓷烧造之不易,釉色之青翠。秘色瓷代表了青瓷制作中的最高工艺水准,其烧制的越窑在现今浙江上林湖一带,始烧于晚唐,盛于五代,直至宋晚期。它有着如冰似玉、无水似水的特点。如冰似玉是指秘色瓷的胎质细腻釉面晶莹,无水似水是指俯身观看秘时,碗中无水,却仿佛始终有着一汪清水在其中一般。

五代以后,越窑秘色瓷专用于进贡朝廷,臣民百姓不得使用,入南宋后已极为罕见,从而给秘色瓷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什么是秘色、是如何烧制的?因无任何实物资料,就成为一个历史之谜。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物帐碑上记载的13件秘色瓷的重大发现,为人们鉴定秘色瓷提供了标准器物。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是在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天宫中被发现的。碗高8.9、口径13.9、盏托高6.6、口径14.9、底径9.3、通高13.5厘米。整器由碗和束腰盏托两部分组成,碗和盏托可以分开。通过旁边的3D显示屏我们可以知道,盏托中心有一小孔,孔边还有“项记”二字,应当是工匠所刻,以示是自己的作品。

书画收藏:博物馆的书画收藏包括一些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如张大千和徐悲鸿。这些作品提供了对中国艺术和文化的迷人见解。

太平天国台州郡仙居县贰营后帅木印、投龙玉璧、水晶璧

台州博物馆位于台州市,以收藏与台州地区有关的文物而闻名。馆内收藏陶器、青铜器、玉器、书法等文物1万余件。

太平天国台州郡仙居县贰营后帅木印,清,长10.5厘米,宽6厘米,厚2.9厘米。木印系用普通杂木刻成,保存完好,字迹清楚,印面呈红色,印文为:“太平天国台州郡仙居县贰营后帅”。印文居中,阳刻,印文外加框。框外两边对称饰有龙纹,顶部以云纹、底部以水波纹修饰。

投龙玉璧:2016年5月赵泊澐墓出土。玉璧直径7.5厘米,上刻铭文49字“大唐皇帝昪谨于东都内庭修金箓道场设礁谢土上仰玄泽修斋事毕谨以金龙玉璧投诣西山洞府”,为南唐皇帝李昪修金箓道场后投诣西山洞府的投龙玉璧。两百多年的光阴流淌,投龙玉璧不知演绎了多少传奇,几经辗转,被赵泊澐所得。

水晶璧,2016年5月赵泊澐墓出土。扁平圆形,直径7.5厘米,中间一圆孔,全器光素无纹饰,质地纯净,晶莹剔透。墓主视这件水晶壁为心爱之物,专配有一根直径0.55厘米,长270厘米的带有精美穗头的编织绳带。绳带材质的编织方式与同时出土的配在投龙玉璧上的一致。

八、哪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狮子?

国家宝藏 这件看上去表情夸张的青铜器是咱们山东省博物馆的 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亚 醜 钺,它出自 商代晚期。 同学们欣赏出土文物,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和知识。知来出,明去处,守护历史,守护华夏文脉。

九、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

看到好多人都把安徽博物馆列为值得一去,但是藏品没怎么提到过,我来补充一下。

先来镇馆之宝:

楚大鼎

这么单看可能觉得这只鼎不过如此,但和已有答案里面的所出现过圆鼎比一下的话,就会发现确实都比不过这只鼎,个人认为如果不算司母戊大方鼎,这只鼎可算第一,嗯,就算他圆鼎第一好了。

再补一张霸气一点的图

看到这只鼎到底有多大了吧,霸气的很。

安徽省博的青铜器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比如还有这个,

战国 鄂君启金节(青铜错金铭文“鄂君启节”,包括车节和舟节)

战国,左:车节长29.6厘米 右:舟节长3l厘米 1957年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

文物等级:一级甲等,即“国宝”。(安徽博物院现在珍藏有三枚,展出两枚,青铜)

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同)。自铭“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据节文记载,颁发此节的时间是楚国的“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为公元前322年。鄂君的封地约在今湖北鄂城一带。

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的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等。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陆路的范围涉及今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节文还规定载运牛、马及有关折算的办法,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否则必须征税。

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

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实物闪闪金光,毫无照片上的陈旧感。

个人认为安徽省博的徽派建筑专题展很值得一看,到处都是这样的模型,

各种徽派建筑的解剖模型,以及拆下来的砖雕、石雕、木雕,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建议所有在合肥上学的同志们抽时间去看一下

新博物馆有水有桥,漂亮的不得了,关键是不要钱啊,简直就是泡妞圣地啊。

十、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呢?

提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个人觉得其地位可比秦之传国玺。玉玺对应千古一帝、大一统王朝,从此书同文车同轨;而这枚铜印,表示人民从此翻身,共和国再也不需要神仙皇帝了。

朴素的铜铸,象征人民政权来自人民,与历代各种金印玉玺形成强烈反差。

易懂的宋体,就是要工农兵都能轻易看懂,不搞那些无谓的法术势。

评论区无名氏大佬补充:篆刻此印的是一位黄包车夫,劳动人民的国印由劳动人民篆刻。(但是另几位大佬提出了质疑,我也没查到确切的说法


在展览中展示的这枚庄重的国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新中国第一大印,为方形圆柄,印面边长7厘米、章体厚2厘米,柄长9.3厘米,铜胎铸字。整体造型有气势,15个字的宋体印文搭配对称、严谨,印痕字迹隽秀清晰、美观大气。
国博官方图片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正式就职。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它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该印章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批准有关法律、法令、施政方针、条约、命令和行使其他权力的凭证。
本人自行拍摄的就差一些

(突发脑洞:等梧桐了,是不是可以把这方印请出来,在4V伪政权/伪军队的投降书上盖它一个?那样岂不是…很帅!想来铜印稍微用一下也不至于就坏了

(兄弟们评论的时候是不是遣词造句比较奔放…好多评论都无缘得见就被夹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