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呼和浩特有哪些博物馆呢?

来源:www.yingdongcun.com   时间:2023-09-18 03:01   点击:1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呼和浩特有哪些博物馆呢?

首推肯定是内蒙古博物院了,为国家一级博物院,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东二环与新华东街交汇处西北侧。内蒙古博物院集合了现代元素、地域表征与民族特色,楼顶塑有凌空奔驰的骏马,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该建筑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为自治区首府标志性建筑之一。内蒙古博物院以收藏古生物化石、契丹历史文物、蒙古族文物为具特色,院内收藏有古生物化石、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15万余件组,其中珍贵文物5600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650件套。

文物陈列展览是内蒙古博物院的主要职能。本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突出草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考古发掘成果与文物藏品优势的原则,设定了12个陈列展览,构成了内蒙古博物院陈列展览的基本架构。其中重点设定“远古世界”、“文明曙光”、“边关岁月”、“大辽契丹”、“天骄蒙古”、“草原丰碑”六大基本陈列,着重反映蒙古高原从“混沌初开”到草原文明起源、发展、升华这样一个历史进程。另外,还设有“北疆桦歌”、“高原壮阔”、“飞天神舟”、“廉政文化”、“石破天惊”五个专题展览。“北疆桦歌”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的民俗风情陈列,“高原壮阔”重点展示内蒙古地区自然环境风貌与生物特点,“飞天神舟”介绍内蒙古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廉政文化”展览展示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廉洁政治的发展史,“石破天惊”展览将内蒙古地区闻名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集中展示,以突出草原文化发展的重大成就与深远的社会影响。同时,还设有“智慧文物”展厅,用数字化的展示手段,系统的介绍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文物古迹与亮点的文物。

开馆时间是9:00-17:00,每周一闭馆,16:00停止入馆,法定节假日正常开馆。

2.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工程,于2018年十一期间开始试运行,位于呼和浩特兴安路与南二环交汇口东北角。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定位是立足内蒙古,主要展示内蒙古大森林、大草原、大水系、大沙漠、野生动植物、远古生物与古环境及地质矿产、农牧业、蒙医药、旅游等各领域的自然资源。基本陈列区有恐龙的故乡、壮美内蒙古、远古内蒙古、富饶内蒙古、绿色内蒙古,博物馆内有大量动植物标本、化石、矿物。

开馆时间同样是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这两个就是市内最大的两个博物馆了,其他还有呼和浩特博物馆(清公主府)、南部的昭君博物馆、盛乐博物馆等。

二、呼和浩特特产有哪些?

1.风干牛肉干,携带方便,并有丰富的营养,被称为成吉思汗的征军粮,内蒙大草原,天然牧场,水草丰美,牛羊肥壮,,,2、内蒙奶酪

奶酪,俗称“酪蛋子”。将分离出酥油的酸奶,经微火煮熬后装入布袋,挤出酸水,成碎块状晾干即为奶酪,质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众喜爱的奶食品之一。大多都在行囊中放几块奶酪,以防不测,备以充饥解渴。

3、马奶酒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随着科学的发达,生活的繁荣,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4、传统皮襄

传统皮襄是蒙古人日常盛酒、奶的容器。皮囊酒壶是精选内蒙古草原天然优良牛皮,全手工。技师将牛皮抛光或起毛,再经过几十道加工工序,精雕细琢出各种图案和各种形状,是蒙古族牧民日用品之一。

5、蒙古刀

蒙古刀是蒙古族牧民的生活用具。吃肉、宰牛羊用它,有时也当作生产工具。经常戴在身上,既是牧民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又是一种装饰品。刀身一般以优质钢打制而成,长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钢火好,刃锋利。

三、呼和浩特寺庙有哪些?

呼和浩特寺有这些寺庙

1、喇嘛洞,因“喇嘛洞”而得名。喇嘛洞,也称“银洞”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天然山洞,后因有一位喇嘛教僧人常在洞内修行和居住。人们就将这一山洞称作“喇嘛洞”。以后又把洞前修建的寺庙称为“喇嘛洞召”。喇嘛洞召,是呼和浩特最著名的召庙之一。也是呼和浩特地区最早兴建的一座喇嘛教召庙。

明代隆庆年间,最早在内蒙古地区修行传播黄教的博格达·察罕(即圣人,最高级的活佛之一)喇嘛,曾在银洞修行。明代万历初年时,他在银洞前修建了一座小庙,向外传播喇嘛教。这座小庙就是最初的喇嘛洞召。明天启年间,博格达·察罕喇嘛在喇嘛洞逝世后,他的三个弟子又在此处重修了小庙,并向南扩建了新寺。以后又经历代不断重修、扩建,逐渐形成了一处殿宇众多,规模宏大的喇嘛教寺院。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廷正式命名为“广化寺”。

2、乌审召

乌审召庙是乌审旗最大的召庙,是鄂尔多斯四大召庙之一。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清朝政府正式下达旨意在此建立寺庙,后来从西藏取回108卷甘珠尔经,从布达拉宫请来朝日吉那旺苏日库木当主祀喇嘛,1764年又从塔尔寺带回释迦牟尼佛像供奉于庙内,故称乌审召庙。乌审召庙在历代王爷和施主的资助下,形成了由大小庙宇24座(570间)和203座佛塔组成的宏大建筑群,鼎盛时期曾有过一千多名喇嘛。

3、“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部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召”,专指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寺庙,蒙古语称“伊克召”,伊克,意为“大”,故称“大召”,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大召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完工于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寺庙。

四、呼和浩特博物馆历史?

呼和浩特博物馆最早在公主府,现在在原内蒙古博物馆旧地址。主要内容为蒙古历史。

五、呼和浩特博物馆攻略?

提前关注好内蒙古博物馆公众号,并且进行预约,博物馆有4层,博物馆内容很丰富,出发前带好热水,博物馆也有热水,可以带点水果和面包,火腿,第二天早点出发,可以坐地铁,1号线博物馆站下车,也可乘坐公交车,准备好身份证,早早出发,中午周边万达广场附近有很多饭店的。不用走太远。

六、呼和浩特博物馆票价?

0元。参观呼和浩特博物馆是不要钱的,但为了控制人员流动量,还是要取票的。人流量小时,直接凭身份证到取票处取票即可;人员流动量大时要提前预约。

七、内蒙古呼和浩特红色博物馆有?

呼和浩特博物院

呼和浩特博物馆于1989年建馆,2009年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4月7日机构改革后,呼和浩特博物馆与将军衙署博物院合并后正式更名为呼和浩特博物院。重新组建的呼和浩特博物院有三处馆址,分别是呼和浩特博物馆、和硕恪靖公主府和将军衙署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馆前身为内蒙古博物馆旧址,位于新华大街44号,是我市历史地标性建筑之一,建于1957年,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展览面积3650平米。2010年正式划归呼和浩特博物馆,2013年12月开始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八、呼和浩特市科技博物馆有什么?

展区分为儿童科技园和智能空间两部分。儿童科技园是最适合小朋友游玩的区域。相比较而言,智能空间更适合大朋友,可以体验模拟翻车、酒驾等情况,提醒大朋友行车安全第一。

二楼包含五个展区:探索与发现、创造与体验、生命与健康、地球与家园、魅力海洋。

集科技与娱乐于一体;既注重游玩体验,也普及科学知识;让小朋友的孩子爱不释手,也让家长朋友们惊叹不已。它就是内蒙古科技馆。

九、呼和浩特为什么有昭君博物馆?

因为呼和浩特市是昭君来和亲的地方,所以呼和浩特必须有昭君博物馆

十、呼和浩特的报纸有哪些?

《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晚报》,《内蒙古商报》,《内蒙法制报》,《北方家庭报》,《经济报》,《电视报》,《星期五》等。

最主要的是《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晚报》三种。一元钱就能买到3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