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是梵高的《星夜》。因为这幅作品以其明亮独特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风格而闻名于世,是博物馆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和意义是深远的,梵高的风格和技巧以及他对自然的表达方式,使这幅作品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这幅作品和他的作者的信息,可以参观博物馆的官网或者参加他们的导览服务,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创造性的艺术作品。
二、大连现代博物馆门票?
你好 大连现代博物馆对公众是免费开放的,凭有效证件(身份证等) 交通线路: 乘16、18、22、23、28、202、542、801、901路公交车,会展中心站下车。
参观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除夕日闭馆。希望对你有帮助。三、上海现代博物馆门票预约?
在微信上搜索小程序现代博物馆。预约门票就可以了。
四、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往年曾展出过哪些摄影展?
谢邀~@竹君
总而言之,MoMA对于摄影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的成型,尤其是对于现当代艺术的走向和流派的规范是很重要的。MoMA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世界性的专业权威意义,它既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展览机构,也是一个学术主体和文化价值决策体系,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它比古根汉的史学意义要大。
不废话了,就抛砖引玉,来讲一个我马上想起来摄影展,一个在艺术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摄影展。
Edward Steichen担任策展人的大展:“The Family of Man, 1955”
介绍这个摄影展就不得不说说他的策展人——Edward Steichen(爱德华·史泰钦)是卢森堡人,两岁时随父母到了美国。16岁时开始从事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造。他1879年出生,1973年去世,非常长寿。他本人就是摄影大师,摄影生涯长达78年,其中跨过了一个世纪,见多识广,被誉为美国的摄影巨人,还有人说,他的一生就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
活了94年的爱德华一生经历丰富,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热爱摄影,必然艺术所涉猎的范围博大而精深。他不仅在创作题材上包括了“人像”、“静物”、“风景”、“社会新闻”、“生活”、“广告”、“集锦”等许多方面,而且在创作上更是把“画意派”、“纯摄影派”和“纪实派”以至“抽象构成派”等家之长汇于一身。用爱德华史泰钦自己的话说是:“每隔十年,人就应该鞭策自己,好使自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1963年前美国总统肯尼迪为史泰钦颁发了“自由勋章”,褒奖他一生在摄影艺术上的成就与贡献。
爱德华在一战时就是航空摄影师,他的技术和审美为后来的空中摄影打下基础,而据诗人桑德贝尔格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爱德华已经63岁了,但他仍然自愿去参加军队。他在太平洋前线领导了四千多名军事摄影记者,是新闻摄影史上的“将军”式的人物。
于是,二战结束后,他以摄影方面的丰富阅历和艺术成就,担任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摄影部主任,在他担任摄影部负责人的15年里,他先后为美国及全世界的摄影家们,举办了近五十次具有影响的展览会。
而1955年,他策划举办的“The Family of Man” (MoMA Exh. #569, January 24-May 8, 1955),翻译为《人类大家庭》则是他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人类大家庭》是一个轰动世界的,久负盛名的摄影艺术展览。这个展览在纽约一推出就产生了轰动的效应,于是在纽约的展览结束后,《人类大家庭》巡回到了世界上的其他37个国家和地区,在6个大洲巡回展览,历时8年。
这场展览并非一个或者一群著名现当代艺术家的展览,而是爱德华从全世界征集的约二百万张照片中,选出了273位男女摄影者的503张摄影作品展出,很多参展人就是一般的摄影爱好者,当然也包括尤金·史密斯《走向天堂花园之路》这种名家。但是,这种广撒网,向群众征集影像的行为在那时对于MoMA这个级别的美术馆来说还是不多见,这让我想起来前几年一个纪录片,叫做《浮生一日》/ Life in One Day,也是导演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征集他们一天中的行为录像,然后集结成了一个关于“人类”生活的样子。
同样的,《人类大家庭》是一个以“人”为中心,表现人类怎样生活在世界大家庭中,从一个婴儿的诞生、长大、成熟、直到衰老以至死亡的过程。照片中包括了不同民族和国籍的人民的生活,目的在于增强人类的相互认识和了解。这个摄影展览不仅传播了爱德华史泰钦的“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同时也证明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记录/表达语言,是一种最通俗易懂的世界性的语言符号,摄影也是最富于人类真情实感的艺术。
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心理和文化背景下,这种摄影展传达出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也顺应了人们的观看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图景中看到各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是如何将“人”这个主体和“文化/生活”这个行为相结合的,人们从简单通俗的语言中读出了生活的相通,生命的美好。
虽然,我没有亲身去参观过这个展览,但是从后来的图片记录看来,这个展览除了对于主题的把握,在具体的展览布置上也是别出心裁。
从很多图片上都可以看到,《人类大家庭》一反已有的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规则,并没有把大小统一,裱在画框里的照片在白色的墙壁上一一排开,而是保留了照片各自的特色,照片大小差别很大,有的像明信片一样,有的则是一整面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照片:一对夫妻坐在椅子上,欣赏一张和墙面一样大小的黑白照片,而照片内容是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夫妻俩像在海滩晒太阳般的慵懒和照片内容的结合很有意思。
照片的大小不一,有的更适合一个人凑近了仔细观看,就像读一个私人日记,有的照片则更适合群体观看,一起观摩一张盛大的活动,这种目光和空间的分配也表现了策展人对于摄影艺术的功能意义的考虑。
同时,照片的排列也是千姿百态,有的在墙角,有的则全挂在空中,大大小小的照片有时会将观者包围,有时这种形式又会让人想起宣传栏,观者的眼睛随着照片起起伏伏,一会儿抬头一会儿凑近,很有意思。
而如上图这样的把一群人的肖像以这种巨大的笔墨篇幅拿来展出,还是体现了策展人对于“人类”这个主体的回顾和强调。继而更加体现出了《人类大家庭》这个摄影展的“人文主义”出发点。
人文主义摄影与二战之后从它的边缘衍生出的人道主义摄影有所不同。人文主义摄影认为世界还是光明的,摄影用于揭示黑暗与灾难,可以让世界重获美好。它所揭示的苦难还处于世界的体系中,仿佛与世界还有一个理性的景深与关系。而人道主义摄影则让苦难独立出来,仿佛从世界之中游离,世界作为它的背景失焦了,因而苦难与世界失去了关联。从摄影的立场来说,人文主义摄影是行动者,用摄影来介入社会;而人道主义摄影是旁观者,用摄影来观看社会,它会付出同情,但不介入。
《人类大家庭》展览尽管影响巨大,但也受到一些学术界的质疑。
爱德华斯泰肯的策展思路突出且只关注人类生活的表象,使得“摄影”行为成为了一个简单的,失去深度批判意义的概念图解,在一些批评家眼里,尽管这个展览可以作为人文主义摄影的专集,但同时也突出表现了它自身的矛盾。
由于参加这次展览的摄影作品均来自于马格南的大项目之一:《女性家庭杂志》(Ladies’ Home Journal)的一个专栏活动,因此,作为一个杂志的专栏编辑来选择摄影作品,这样的社会学方面的归纳是有意义的,但毕竟要符合一个杂志的主旨和价值;但作为一个摄影艺术展览,并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只是简单地把人类生活的行为记录图像就提升到了“人类大家庭”这个高度,却在展览核心深处没有给予具有社会意义的思想阐释与结构性呈现,反而利用了一些“感伤”的情绪来掩盖展览的叙事力度与批判深度的缺乏,决定了这一展览是表层的,内质上是贫血的。
(正在选择参展照片的爱德华老爷爷,是不是有中国美术生艺考现场点兵点将的感觉)
正如格里·巴杰在《摄影的精神》一书里指出:“这次展出实际上是人文主义实证论价值的形象表现,提出希望而不是绝望,维护人类的尊严,然而却否定了其他。在它对政治的否定以及过度的糖衣下面,真正的信息却是隐而不露的。”
但是,尽管如此,《人类大家庭》仍是一次伟大的展览,它是人文主义新闻摄影方面范围广度最大的专辑,从生活的点滴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到结婚,到战争,到死亡的各个方面,同时在当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摄影艺术的传播,并把摄影术和其社会功能,(photography as a social practice)这方面的影响力,在这两点上此展功不可没。
希望你们觉得有用。
欢迎从知乎转发链接去微博/微信。
如果要转载去《知乎日报》以外的其他媒体平台,麻烦私信联系我
===============================================
欢迎关注艺术杂志:《布林客·BLINK》(微信号:blinkzine)
and Follow 我的视频就去:哔哩哔哩 / 油管,了不起的苏小姐
五、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门票怎么买?
要购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门票,您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您可以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购买门票。
其次,您可以使用手机应用程序,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官方应用或第三方旅游应用,预订门票。此外,您还可以在博物馆的售票处直接购买门票。请注意,由于博物馆的人流量可能较大,建议提前预订门票以避免排队等待。
购买门票后,您可以选择打印电子票或使用手机上的二维码入场。
六、北京现代音乐博物馆门票?
目前北京现代音乐博物馆的门票价格为30元。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北京现代音乐博物馆的门票价格为30元。这个价格相对比较亲民,可以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除了门票价格,北京现代音乐博物馆还提供了多种票务方式,包括学生票、教师票、团体票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此外,北京现代音乐博物馆还会不定期地推出一些特别展览,增添游览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游客可以提前关注官方网站或官方微信等渠道获取最新消息。
七、位在纽约曼哈顿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在现代艺术收藏占有何一席之地?
MoMA有两个,一个是在midtown,一个是叫MoMA PS1,属于当代作品比较多,在皇后区。我们一般谈MoMA是指第一个。
MoMA应该属于法国(欧洲)和美国战后艺术的一个过渡区域,但又和当代的诸如装置艺术, 行为艺术有一定距离。举个例子吧,MoMA会有梵高的星空,会有印象派,但也会有抽象表现主义的Mark Rothko,再比如列侬的妻子Yoko Ono,一个实验艺术先驱。但是在MoMA就不太可能看到Tschabalala Self(90年在纽约Harlem出生,作品如下图)的艺术家。我喜欢这种有点collage的风格。
另外MoMA在现代艺术教育和普及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吧,她有一系列出版物都很棒。给个链接:
https://www.momastore.org/mobile/home.form八、纽约博物馆攻略?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大都会博物馆建议逛一整天。如果是旅游路过,想刷一波到此一游,建议入下:
纽约博物馆攻略
1.提前做好功课,大都会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是世界各地的文物精品,确定侧重点,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展厅必须逛,哪些文物是最有吸引力的,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大都会博物馆的资料,网上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2.挑好进馆时间。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大都会博物馆的人流量一向很多,如果时间紧张,结果一进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排队上,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最好挑工作日,中午等人流量相对较少的时间去,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两个小时。
3.减少拍照时间。时间有限,想好好看文物的话,可以减少拍照,毕竟现在很多照片已经免费对公众开放,完全可以在网上下载,不需要把很多时间花在拍照上。
九、2004年用什么岩石建造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花岗石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城中,位于曼哈顿第53街(在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之一,与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法国蓬皮杜国家文化和艺术中心等齐名。
2004年11月20日,由日本建筑师谷口吉生设计的新馆开幕,新馆运用花岗岩与玻璃做为建物外墙。
十、如何在提高博物馆门票的同时增加博物馆门票收入?
多举办活动,例如成都博物馆的宝格丽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