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吉林省民俗博物馆开放时间?
开馆时间为星期二至星期日,星期一闭馆!每天开放时间为早9:00到下午16:00。
二、朝鲜族有什么民风民俗?
1、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中心,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相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跪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式。朝鲜族一般喜着白衣素服,显示出喜爱清净朴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2、朝鲜族居住于北方,又多从事水稻生产,直接影响其主食习惯的形成。在朝鲜族传统饮食中,稻谷类和蔬菜为基本饮食,菜肴通常以辣为特征。在日常饮食中,一般以米饭为主食,以菜汤为副食,兼备各种风味小菜。
3、朝鲜族风味小菜以腌、拌为主要形式。朝鲜族很讲究腌,各家为腌小菜都备有大小不同的坛缸,腌菜有白菜、萝卜、缨菜、黄瓜、茄子、大头菜等,其中以辣白菜最为有名。
4、朝鲜族婚礼按婚仪、纳采、纳币和迎亲等程序进行。婚仪是父母通过媒人商议好子女婚事,纳采为订婚仪式,纳币是新郎家送彩礼以示对女方家许婚的谢意。迎亲则为结婚典礼,这是整个婚礼中最为重要且最隆重的仪式。
5、朝鲜族女装分上、下装,上装则羔利(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类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襟的两个彩色长带系成蝴蝶形。下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它裹在两三层内衣外,使之更加合身,穿法是先穿裙后穿短衫。
三、朝鲜族民俗舞蹈是什么?
象帽舞是朝鲜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一带广为流传,深受朝鲜族居民喜爱。每逢节日、庆典等特殊日子,人们就跳起欢快的舞蹈,摇动色彩缤纷的象帽,线条流畅的长长飘带旋转如风,在舞者周围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象帽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一门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它把音乐、舞蹈、演唱融为一体,其舞姿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充分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悦之情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象帽舞是农乐舞中的最高表现形式,表现出整个农乐舞当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兴奋点,并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称之为农乐舞当中的华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的周围画出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甩象帽动作花样繁多,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四、朝鲜族有哪些民俗文化,朝鲜族注意禁忌?
节俗
元日
中老年男子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到村外放风筝,中老年妇女掷骰,大姑娘小媳妇则跳跳板;村里的“农乐队”,个个头戴花帽,脸罩假面具,身穿五颜六色的衣服,吹吹打打,翩翩起舞。
上元
上元傍晚,人们纷纷登上高岗,等待望月。据说,谁先看到十五的月亮,这年谁就会交好运。当圆月升起之时,人们围绕篝火一边赏月,一边敲锣打鼓地起舞。望月结束,人们到桥上来回慢步,此谓“走桥”。传说,正月十五走桥,可以治疗腰腿痛病。
燃灯节
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老人节
朝鲜族一直十分重视儿童节。后又设有老人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老人节是阳历8月15日,其他一些朝鲜族聚居区的老人节为阴历9月9日。老人节一到,子女们为父母、长辈做新衣裳,给他们送礼品。老人节的晚上,几代人共餐,向老人戴花敬酒。
婴儿生日节
朝鲜族婴儿一周岁纪念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讲究的节日。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一般男子上着五色丝绸短袄,外加坎肩,女孩上身穿小巧玲珑的短袄,襟垂飘带,下着罗裙),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上摆的五花八门的什物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祝兴的话。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长命百岁。
洗头节
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礼仪
朝鲜族向有“东方礼仪之族”的美称。在遇有长幼单独进餐时的礼仪,晚辈若被允许同长辈同席,也不能当着长辈面饮酒,若要饮酒,也须转过身去饮用,生活在朝鲜族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如平日饮食,老年人不同晚辈同席,在酒席上,要按年龄辈份依次就座、斟酒。只有长辈举杯后,其余人才可以依次举杯。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不准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同长辈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要鞠躬礼送。老人在吃饭时未归,全家要等老人归来方能进餐。平常遇有家中烹制美味佳肴,亦须在老人或长辈品尝用过之后,家人才可享用。在众多礼仪活动中,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是朝鲜族最重视的人生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子后其余的人才能就餐。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 里,若放在桌上则表示已吃完。与长者同路时,年轻人须走在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老者说明原委。
花甲宴席:朝鲜族每个家庭都很重视老人的花甲寿辰。父母诞辰60周年那天,子女们要为老人举办“花甲宴”(也叫花甲礼)。花甲宴上,子女亲戚欢聚一堂,老两口穿上新衣(多以民族服装)端坐正中,身穿民族盛装的子女按辈分长幼为序排开坐下。祝寿开始,从长子夫妇起,到孙子及外孙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谢老人的辛苦操劳及养育之恩。接下来是亲朋好友向老人恭拜祝福,礼毕后子女盛情款待亲朋好友,实是发自内心之诚意。为老人祝寿场面热闹隆重,体现朝鲜族尊老爱幼的风俗。
服饰
传统的朝鲜族的服饰以妇女穿的高丽裙最为独特。每到大型节日、朋友聚会或生日、祝寿她们总会穿上这种传统的服装,伴随着那优美的民族乐曲,载歌载舞,热闹一番。朝鲜族妇女摆运物品一般用头顶,这是在长期劳动中练就的本领,即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稳。在历史上,朝鲜族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和日本的风俗有些相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也逐渐在改变。
饮食
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也远近闻名,朝鲜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饭、打糕、冷面为主,朝鲜族的铁锅与汉族的蒸饭的铁锅有所不同,它口小,内大,所蒸出的米饭味道纯正。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后,经过反复锤打而成,吃起来柔韧可口。朝鲜族冷面多为夏季食用,冷面所用的原料为荞麦粉、面粉和淀粉按一定比例和匀,经过手工机械压制到沸水里煮熟,然后放以冷水里浸泡,食用时放到特制的冷面汤,然后加辣椒沫、牛肉片、煮熟的鸡蛋、黄瓜丝等,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吃起来,凉爽可口,特别受到女性的欢迎。
朝鲜族的菜肴多以凉拌和泡渍的为主。朝鲜族泡菜家喻户晓。所用的原料多种多样,几乎无所不有,常见的有桔梗、薇菜、蕨菜、海带、萝卜、大白菜、黄瓜等等,泡制时所用的佐料主要有姜沫、蒜泥、辣椒沫、盐、味精等。朝鲜族泡菜是游客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传统的朝鲜族人爱吃狗肉,做法独特是宴请客人必备的一道菜。狗肉汤、酱汤、鲢鱼汤、水豆腐、明太鱼、朝鲜族包饭、朝鲜族烧烤、用糯米酿制的朝鲜族米酒都颇具民族特色,让人回味无穷。如果你作为一个外地游客到这里,欣赏完美丽自然景观,坐朝鲜族农家大炕上,品尝风味独特的菜肴,喝着朝鲜族米酒,听其音乐,观其舞蹈,你一定会乐在其中。
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婚姻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毕。
朝鲜族主要禁忌
朝鲜族十分注重礼节,讲究礼貌。朝鲜族的礼貌道德,以尊老敬客、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互助礼让为主要内容,约束着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在说话有言礼、走路有路礼、吃饭有餐礼、待客一是三餐,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设单人桌,媳妇或儿女双手恭敬地把饭菜端到老人面前,等老人、长辈举匙后全家才能就餐。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把匙放在桌上表示已吃完。晚辈不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无法回避时,年轻人背席而饮,以示尊敬。
五、吉林队朝鲜族队员?
回答如下:吉林队确实有一名朝鲜族队员,他的名字是金权。他出生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名中锋球员。金权曾经代表中国U18国家队参加过比赛,后来加入了吉林队。他在球场上表现出色,是吉林队的重要得分手之一。
六、吉林延边朝鲜族冬天冷吗?
对于生在吉林延边朝鲜族,长在吉林延边朝鲜族的几十年的老延边人了,冬天还是很冷的,尤其是三九天,那是非常冷的呀,出门在外冻的不要不要的啦!
七、吉林的朝鲜族有什么特点?
朝鲜族(Korean Chinese)是一个民族的名称,东亚的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韩国称为韩民族)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绝大部分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但是如今三省的朝鲜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所有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中国朝鲜族在吉林省的人口最多,人口超过100万,黑龙江和辽宁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100万,内蒙古、河北、北京、广东等地区的朝鲜族在1万~10万,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而西藏、青海地区的朝鲜族人口不足1000人。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中国朝鲜族使用北朝鲜标准的朝鲜语),语系尚未确定。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如今大部分朝鲜族从事制造业。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布依族和朝鲜族。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跹起舞习以为常。
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
跳板: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朝鲜族聚居区。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节举行。参加者多为女子,比赛进行时以2~4人为一组,分别站在一块长约5米的跷跷板两端,它有“抽线”和“表演”两种。“抽线”在跷跷板两端各置一团线,抽出线头系于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比赛者弹跳时所抽出的线的长度、高度,来判定胜负。“表演”则有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种,主要根据比赛者的跳动动作难度和姿势进行评分。
荡秋千:也叫“打秋千”,是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并经常进行该项目的比赛。比赛时评定优胜者有几种方法:一种是以秋千架前方高树上的树叶或花朵为目标,用脚碰着或咬掉树叶(花朵)者为胜;一种是在踏板底下挂一根长绳,测量秋千荡起的高度,高者为胜;还有一种是在秋千架前方竖两根树杆,杆上横拉一根系有铃铛的绳子,荡秋千者以碰铃次数多少决定胜负。
摔跤:素有“摔跤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历史。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四方摔跤
手云集,争夺锦标,人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给优胜者。比赛时,双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同时立起,比高低,经过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铁连极:朝鲜族武术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武术套路以器械为主,其中“铁连极”为著名器械。在一根齐肩高的棍端,有一圆环,环上套连着三根并列成放射状的短节,长度尺余,舞动起来双手握棍,风格勇猛,控制范围大,有砸、抡、扫、缠、盖、架、格等技法,配合多种身形,异常精彩。
顶瓮竞走: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常在劳动之余举行,参加者均为女子。比赛开始前,参加者先头顶一盛有10斤水的瓦瓮,站在出发线上,裁判员发令后,即快步疾走,每次赛程为一百米或二百米。走时,以瓦瓮不倒,水不溅出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 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进大缸密封制成。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可口。
八、去吉林延边州如何才能真正体验到朝鲜族的民俗文化?
今年的8月31日是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十届中国朝鲜族农夫节的开幕式在龙井琵岩山举行,还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你可以去感受一下。龙井是中国朝鲜族第一个聚居地,从龙井辐射到整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九、博物馆与民俗博物馆关系?
博物馆,里面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类别众多,应有尽有!
民俗博物馆比较单一,就是与农村有关的东西!
十、民俗博物馆申报程序?
民俗博物馆的申报程序如下:
1.准备申报材料。申报民俗博物馆需要提交包括基本情况、规划设计方案、馆藏管理制度、展览安排等在内的各种文件资料。
2.填写申报表。按照要求,填写相关的民俗博物馆申报表格。
3.机构评审。由地方文化行政部门进行评审,确认基本材料符合要求后,出具初步审核意见书,并将材料上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
4.专家论证。省级文化行政部门依法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形成评估意见。
5.上报审批。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审批,直至文化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并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营业许可证》等相关许可证件。
6.验收交接。民俗博物馆建设完毕后,需向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并公示验收结果。验收合格后,由业主或者业主委托的单位领取相关手续,并与开发商签署加装电梯投资回购协议或其他类似协议以便投资回收。
7.运营管理。民俗博物馆建成后还要进行相关设备采购和聘请专业人士作为管理和运营人员,同时开展宣传推广,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